昨天(15日)中午过后,有人发现可以从大陆成功登录Google的网站。他们在网上发布后,消息迅速传播。看得出来,网友们对此还是挺开心的。有人猜测,政府可能与谷歌达成了某种协议。但到了晚上,短暂的Google访问再次被锁定,有消息称下午的“开闭”是因为GFW(中国防火墙)的例行升级。谷歌重返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怎么回事?没有官方回应。探讨昨天下午那几个小时的情况可能意义不大。相反,我们认为谷歌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很可能不会永远置身中国市场之外。我们也愿意相信中国现在的防火墙是一个阶段性的安排。如果中外网上互动逐渐成熟,它的作用也会逐渐淡化。
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的基本信念之一。保持互联网开放很重要,这也是中国人普遍的基本认识。中国应该尽力与全球互联网连接,共享共治,我们认为这个国家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不是这样,中国就不会动员全民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管理的领军人物鲁炜也不会在不久前去华盛顿参加中美互联网论坛,一个个拜访美国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他们大多对中国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与此同时,中国将坚持在互联网治理方面执行自己的法律,一方面促进互联网的自由和繁荣,另一方面建立网上秩序,确保互联网空之间的活动对社会是安全的。这是中国治理的一条原则线,也是互联网管理的底线。当谷歌在2010年离开中国时,它不愿意受中国法律的约束,而是坚持其所谓的“通用”方法。事实上,谷歌在世界许多地方,包括许多欧洲国家,都对当地的法律和习俗做出了让步。
以上两个原则不一定代表死锁。那样的话,中美之间只会有一堵“墙”,而没有联系和沟通。事实上,中美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流量一直在大幅增加。一些主要的僵持点出现松动或有希望的迹象,而另一些则逐渐被边缘化,新的信息交流活动“淹没”了它们。
归根结底,中国防范的是美国和西方通过互联网对中国的一些破坏性渗透,这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刚性要求。此外,中美之间还有广阔的互联互通世界。
未来足够乐观。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和吸引力的增加,美国互联网大公司对中国的态度大概不会一成不变。我们希望他们最终会对中国采取更现实的策略,越来越愿意和中国市场做朋友。
中国本身也在变化。随着我们变得更强大,我们会更宽容,敏感信息的范围会一点点缩小。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网民依法用网的意识会更加自觉,全社会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
现在是一个磨合期。中美作为互联网世界的两大力量,通过合作、交流、磕磕碰碰,会对很多问题重新认识。它们性质的确定不会由美国单方面决定,中国的话语权会增加。
我们相信谷歌最终会回归中国,脸书等人迟早会以某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但这并不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态度。他们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将是未来中美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一种风向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看到的中国的态度将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