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2003年4月21日——刚刚进入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政治学专业的马特·莫楞威格在自己的博客ma.tt .上公布了用来建立自己博客的程序的源代码,当时19岁的马特并不知道他的程序会成为未来十年世界互联网的重要支柱。
一年后,休斯顿当地新闻在博客时报上写下了他的创业故事,并在副标题中称之为开启互联网博客时代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篇来自传统媒体的报道让马特意识到,他和他创造的WordPress应该是人类开拓信息领地的革命性工具,于是他离开了休斯顿大学,开着一辆二手车一路向西,来到旧金山一家刚刚转型互联网的媒体公司CNET——开始向全世界传播数字福音。
信息的黄金时代
如果赶上2003年,你不会认为现在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不止一批被称为明日之星的科技公司湮灭在泡沫中。资本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在互联网上的冷暴力持续了三年。
直到2003年,互联网才逐渐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马特和他的WordPress绝对不是这个时代的唯一主角。
Google在2001年发布了Google Group,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不需要自己架设服务器就可以使用的论坛服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贴吧——Google创建它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取代繁琐的新闻组。虽然谷歌后来一系列颠覆电子邮件的尝试都没有成功,但谷歌集团确实加速了基于电子邮件的新闻组讨论组的灭亡。
Google还收购了WordPress发布当年Pyra Labs创办的Blogger,是当时全球最大的BSP(博客服务提供商)。收购后,谷歌仍然保留Blogger这个标志性的独立品牌——像面包品牌bread一样的金字招牌——继续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博客发布和存储服务。
直到次年,这种全新的用户生产内容的方式才被开源软件学者Tim O'Reilly和他的伙伴们在一次头脑风暴中正式命名为Web2.0。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词是互联网创业者的灵丹妙药,固化为一个又一个输入框和上传按钮——在此之前,大多数网站都没有任何交互功能,用户打开这些网站的唯一动力就是从那里获取一些信息,而不是分享。
那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门槛被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作为一个互联网用户——你甚至没有这样的意识——你可以很容易地创建一个博客来发布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在2005年出现的Reddit上,第一次,权威机构的新闻不再是人们关注的主角,评论才是。
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用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创作内容。从此互联网真正成为了用户的互联网,而不是网络工程师、极客、极客的互联网。
这个世界对价值内容的渴求,让你在那个年代,不用了解前端,也不用复杂的代码,只需要写个博客,分享你所知道的,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封闭孤岛
不交流信息是这个世界的BUG,整个互联网就是为了修复这个漏洞而存在的。
早在博客时代,独立博客和BSP的争论就一直在Blogger中进行。
独立博客用户倾向于独立购买一个域名,一个运行博客的个人主机,并使用WordPress或其他博客代码来建立自己的博客。
在这样的博客中,博主对整个博客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可以允许其他用户投稿,或者随意修改已经发出的稿件,删除或者伪装评论,随心所欲地装饰博客的外观,把自己的广告放在最容易被点击的地方。
选择BSP的用户可能有一个更简单的原因,只是因为不会用WordPress或者不愿意为域名和虚拟主机付费。
虽然博主——博主——是一群热爱写作和分享的家伙,但是选择独立博客和BSP的两类人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独立博客就像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城堡,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里都有绝对的自主权,他们之间不交换需要的物品。BSP托管的博客更像是一个联邦国家。
独立博客用户倾向于购买一个域名,一个运行博客的个人主机,并使用WordPress或其他博客代码来建立自己的博客。
虽然通过RSS、PingBack协议、Disqus评论等功能,独立博客的生态正逐渐向欧盟方向发展,但绝对的自主和过度的自由,仍然让每一个独立博客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一个独立于互联网、不与他人互联的自洽的信息集合。
互联网的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就像是整个互联网上一个恼人的BUG,所有的互联网先行者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修复这个BUG。因为这关系到互联网的本质——信息的互联互通。
然而,独立博客和独立网站中的问题似乎是无法解决的,Web 2.0的形式越来越多。很多独立博主也选择放弃独立博客,加入某个BSP或者后来的社交网络。2006年,马特·莫楞威格还推出了WordPress.com,这是一项博客托管服务,允许用户在不购买域名和服务器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WordPress博客。
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之间并不互联,而是漂移到一整个大陆。没有人意识到,集约化的产品形态恰恰是反互联网的。
触手可及的困境
人类用上帝赐予的十个手指创造了iPhone,然后从此只用了两个拇指。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摸设备的出现,加上WIFI的普及和3G、4G的发展,再次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然而,这很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在“大屏幕”前观看大型专著或视频。
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就像是女王为白雪公主准备的苹果:一方面,产生大量碎片化的无用信息,对大块的高价值信息进行掩饰、扭曲和杂音;一方面,它让普通大众认为互联网就是这样,任何人都应该为制造这些垃圾做出一点贡献。
博客时代,虽然信息孤岛相隔甚远,但还是能看到一个又一个话题引发讨论。这种讨论是非实时的,冗长的,沉淀的。一个话题结束一年后,你仍然可以追踪关于一个话题的所有内容。不像现在,你甚至很难记得去年在微博和脸书发生了什么。
1990年的雅虎和1999年的谷歌都让互联网上的信息在产品形态上更加互联互通,而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站的兴起让信息再次回归孤岛。
应用之间的信息壁垒在今天仍然像一堵高墙,把有价值的信息关在自己的世界里。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公司,也乐于相信这些内容是自己独有的商业价值,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更可怕的是,移动互联网正在瓦解人们生产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苹果将社会对互联网产品的审美引向了直观的方式,这一点在苹果最新的Apple Watch上达到了极致——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也无法拿出黑科技来让用户在一块手表上进行更复杂的交互。所以它建议用户在无法回复,不知道如何回复的时候,给对方的手腕发一个心跳。
这种颠覆性的互动,让人类用来描述心理学的所有修辞都走向虚无。它是如此的直观和直观,让用户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让社会生活回归到无言的呼吸和心跳。纯洁到令人心碎,无用到令人陶醉。
莎士比亚不可能在平板电脑上完成《麦克白》,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也不可能。移动互联网和我们可预测的可穿戴设备就像一个吸血鬼,让每个人都可以消费有价值的内容,而不会产生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一切都过去了
在人类信息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断层。
百度空将被关闭。
是的,这已经不是人类第一次关闭如此大规模的BSP了。我们已经告别了MySpace,未知站和MSN空间。此外,还有一些用户很少的博客网站,但它们的影响力足够大,可以成为符号——如博一、博客中国和Niubo.com。
每一次这样的关闭都像是一次被迫的行动。无论是微软还是百度,为了体验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感,都会指定备份和迁移的路径。但是在不同的BSP或者存储方式下转移,就像是在移动中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一些东西。
更何况博客的黄金时代结束后,绝大多数博客只是存在,而不是还活着。更多的用户要等到强拆之后很久,面对废墟之前,才会想起曾经有过一个曾经专门跑某个地方的窝。
当然,历史上这样的天灾人祸总是不断出现。
1900年前,在意大利萨诺河畔的一座小山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诡异灾难摧毁了这座被希腊人和腓尼基人所热爱的城市。庞贝古城一夜之间在维苏威火山掀起巨浪,并深深沉入地下。
1700年后,在探险队员的帮助下被重新发现的庞贝废墟中,有一些令人惊讶的羊皮纸卷轴。岩浆曾经在这些古老的卷轴旁静静流淌,除了一些烧焦的边缘,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在感叹信息可以这么简单的方式穿越的同时空,对于大多数阅读这篇文章的人来说,即使是20年前使用的磁盘也无法轻松读取。
互联网和云正在加速人们的遗忘。我们很难追溯到一年前社交网络上正在谈论的内容,很难找到五年前博客中的信息,很难找到10年前的图像,很难读到20年前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但我可以很容易地打开我的家庭相册,看看30年前开发的照片。
2015年4月21日,百度空正式关闭的时候,Wordpress将迎来12岁生日。在Wordpress的首页,有这样一段文字:Wordpress占互联网的23%。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数字,但这也意味着,随着博主们对它们的遗忘,域名和服务器到期,互联网上23%的内容将永远从世界上消失。
这些地方没有墓碑,也没有考古学家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