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十一”创下历史最高成交额912亿后,天猫也没有闲着,即将到来的“双十二”也在搞促销,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而2016年1月阿里即将举办的淘宝年货节,当之无愧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除了阿里,其他电商如唯品会的“12·8”、苏宁的。但是电商真的有必要造那么多节日吗?
无论是线下商场还是线上电商,都需要造节来刺激消费需求。适当刺激消费需求,拉动了国内GDP的增长。如果说十年前做淘宝的大部分商家现在都是“暴发户”,那么在电商如此盛行、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生意不怎么好,频繁过节也就“合理”了。节日给消费者带来“狂欢”的同时,也涌现出很多痛点。
痛点一:消费者非理性消费
以“双11”为例。在为期一个月的预热中,各种促销、优惠券、满减的图片不断刺激消费者冲动消费。潜台词是“我很实惠,你可以在buy buy买”。理性的消费者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囤货,在这一天把自己一年需要的东西都买下来;牵手呢?除了买你可能需要的商品,你还可能买一堆你不需要的东西。潜台词:反正便宜。先买吧。如果以后后悔恢复原价怎么办...
很多消费者在面对各种价格诱惑时,容易产生消费冲动。理性回归的时候,有大量的回报和交换;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本质上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邮费,或者万一退货麻烦就压箱底),浪费精力(期望值)。
痛点二:消费需求和经济的双重“疲软”
今年“双11”之后,“吃土”一词开始在网络上流行。大部分消费者在这一天已经透支了消费,似乎已经把该买的都买了。所以接下来的双12,双节(圣诞元旦),淘宝元旦,可能会让消费者失去购物的激情。
痛点三:商家是否盈利?刷单?卖假货?
节日促销当然让商家的品牌得到大量曝光。但是,一方面,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给商家施压让利;例外的是,为了不失去市场份额,企业需要获得高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可能会做假单,打分数,也就是找人买自己的产品,这样不会损失太大,或者直接卖劣质货和残次品。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伤害,也对商家的品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平台的发展。
痛点四:物流资源的浪费
以“双11”为例。订单的爆炸式增长导致物流配送呈几何级增长,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影响最大的是物流配送。除了收货时的物流配送,退货也占据了相当比例的物流配送资源。
当消费者回归理性,买多了就要退货,或者对商品不满意,延期发货就要退货,甚至货不对板...所以当一些“双11”的订单还在路上的时候,一大波退货来袭!这无疑是对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商频繁造节是为了服务中高端用户。对于中低端用户来说,一旦有节日,他们想买的东西可能都有了。即使后面的节日里有他们想买的东西,他们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宗索科技负责人王宗认为,“对于中高端用户来说,除了吃喝住行,他们还会有更多的需求需要释放。”因此,节日制作不是一个永久的推广。需要将消费者的需求与自己的创意有效匹配,高端消费者是这些个性化消费品的目标用户。"
本文由纵缆科技王毅原创。更多文章请关注:http://www.zoesa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