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

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第1张

在APP刷量的研究过程中,大家的答案出奇的一致:这是行业潜规则。文/晶晶

“年底了,很多公司都刷。会有点忙。”网易科技记者伪装成APP开发者询问刷机问题时,一位自称是iOS和Google以及ASO优化的负责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1.jpg,第2张

这种人好找。你搜QQ群就能找到很多,很多游戏和应用的交流群也演变成了需求群。找渠道刷榜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另一个潜规则“被”浮出了水面:APP开发者主动植入日常活动和广告的相关程序代码。

令人惊讶的是,网易科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潜规则存在已久,几乎没有什么是业内人士,包括创业者和投资人不知道的。只是刷日常的潜规则因为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的“撕逼”而暴露在大众面前,已经暴露很久了。

这种潜规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谁在推刷天?

今年本该属于电商的双十一,在互联网音频领域被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占领。用户在知乎分享的代码信息显示,蜻蜓FM存在日活造假、偷换广告的行为。对此,蜻蜓FM指责有人恶意中伤诽谤,并表示不会以这种方式篡改日常数据;然后,Codenongmen把喜马拉雅FM出轨的全过程拉了出来。

广告量被盗产生收入,那么日常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这些投资人也知道这个问题,甚至有些投资人会建议在程序中加入相关代码。”一位不愿署名的创业者向网易科技这样描述。“他们之所以默许甚至鼓励,是希望有好的数据给下一轮投资人,让他们退出。”

这和以前曝光的刷下载刷激活现象的原因有些类似。相对于刷下载和刷激活,刷日活似乎更方便创业者。

[/h "APP刷日常活动不需要找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自己就可以做。比如在后台设置一个触发机制,每12小时启动一次,或者单独运行一个进程,模拟人们使用,发送到第三方数据平台。”一位应用产品经理对网易科技这样说。

对于这样的“自启动”设置,网易科技记者询问猎豹移动工程师李铁军,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意味着如果主动数据只启动一次并发回,数据量可以忽略不计,用户几乎不会感知,也不会涉及安全风险和隐私泄露。但是后台下载音乐、视频、软件、广告会消耗更多流量。

不过,李铁军也提醒,即使只发回活跃数据也不会消耗流量,频繁的自启动也会耗电。

劣币驱逐良币,刷产业链

刷日活跃、刷下载、刷激活构成了刷量产业链。

据网易科技了解,刷机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尤其是一些想要“出海”的应用。“很多应用出海的第一步就是增加在GooglePlay的下载量。所以我前期会投入大量资金,引流到app store下载。有一个推广联盟专门做这个事情。”一位app store人士表示。

来自友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卓刷机现象在安卓和iOS平台中相当普遍。

这是因为Android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允许开放的权限很多。很多刷公司只是稍微用了一下这些权限。此外,由于是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上架标准相对较低,仅通过检测是否有病毒或恶意程序,很难发现这种作弊行为。

“说到app stores等渠道,我之前公司的BD(业务拓展)每个月结算的时候都要分70%给渠道,这70%的金额大概都是刷出来的。百度手机助手、腾讯手机助手等一些大的渠道商数据问题不大,主要是一些小的渠道出了问题。”一个负责应用的人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渠道刷应用,骗BD的钱,用BD用这些数据骗老板,老板再骗投资人。”

据了解,应用下载后,还有专门的公司负责激活。在iOS平台,激活一个游戏类需要5-8元;申请需要2-3元。在Android平台上,游戏的激活费用大概在1-10元,要根据游戏的受欢迎程度来分,应用会在0.8元到2元不等。

“大量的游戏刷或者列表刷真的会管用。因为排名高,用户会跟风下载,后期会呈现一个自然的增长。”上述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

某刷榜负责人给了记者一个报价:免费榜前50的价格,花费3.6万左右;50-75需要3万;70-100人需要2万。国内iOS付费榜TOP5需要6万;TOP10的费用是5万;TOP20的费用是4万;TOP30要3万,而且是预付费的。

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APP刷日活潜规则背后:投资人在推动?,第3张

所谓的刷单公司都是个人或者小团体,有的甚至是二级经销商。所以报价波动很大,更难统计数量。

这样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有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打算创业的时候,萌生了开发一款APP的想法,结果被一家类似的公司注意到,直接抄袭;当他还在邀请大家注册使用的时候,公司就已经用各种手段分发激活了。结果它在找投资人的时候,被质疑为什么同一个APP,别人家的用户和月活都多,就错过了融资机会,最后被迫关闭。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刷量现象的存在:即使有些开发者不想刷,为了生存,最后也不得不选择非正常手段来增加用户规模。“有经验的创业者会想办法刷数据。”一位产品经理直言。

受害者是谁?

“作为用户,我更关心后台打开的那些程序会不会消耗我的电量和流量。”一位用户在接受网易科技调查时说。

“很多APP广告特别频繁,直接在手机桌面或者利用通知栏的消息频繁弹出。这些都是后台下载广告资源,越频繁消耗的流量越多。还有就是软件太多了,一点广告都会下载。”李铁军说。

对于第三方统计机构来说,APP刷量的问题无法快速识别。来自友盟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友盟还有反作弊、反刷量技术,尤其是友盟健康指数,可以屏蔽虚假数据,留下相对正常的指数变化,但这个数据分析会相对滞后。

也有“躺着就中枪”的操作者。用户抱怨流量跑得快。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一些app在后台自动连接网络进行更新。

记者手记:

在深挖“刷单”的产业链时,记者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刷单确实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但却是法律之外的灰色地带;其次,刷单运营的主体多为个人或小团体的行为,甚至很多都是阵营过多的二道贩子;其次,据一个在这个行业多年的朋友说,这样的公司很低调,都是点对点的对话。圈子里的人彼此都很了解。没人问,没人透露,也没人愿意说。

在记者看来,业内人士对这种潜规则的默许,才是最危险的情况:世界观扭曲,怎么可能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24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