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但个人信息甚至个人隐私却被一些人当作“资源”来谋取利益。
尤其是在特殊的节日,有一些第三方应用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用户信息,比如性格测试、性格调查等。
最近朋友圈被一张“我前世青春照”刷屏了。
某软件推出的“我过去的青春照——百年前的你是这个样子”模板,允许用户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上传自己的头像照片,就可以形成一张泛黄的自己穿着百年前“五四青年”典型服饰的老照片。充满了古风,所以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并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目前,该软件已经收集了超过8000万张用户照片。
小伙伴们玩的很开心
但是你知道吗
“前世青春照”火了
但是互联网安全专家有点担心
软件行为违法
互联网专家认为,在用户体验“我过去的青春照”的过程中,服务商会收集用户的照片以及照片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但是在这个环节上没有公开的信息收集和使用原则,没有明确说明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被收集人同意,违反了合法、正当、必要的信息收集原则,不利于用户个人利益。从规范合法经营的角度,建议服务商依法改进。
比如今年年初支付宝年度账单引发的隐私纠纷。
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约谈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朋友圈自拍被叫卖
贴吧,交友网站,微信商业广告...想象一下,你的照片莫名其妙地出现在这些地方,甚至被用于网恋、诈骗、色情服务推广,而你却不知道。
据调查,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平台盗卖照片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网上搜索会发现,许多商家实际上出售“私人生活照片”,而且数量巨大。
而且有卖家说可以根据你想要的类型选择,结果售价竟然是4元。之后商家发了50张不同女性的自拍,平均每张自拍才8毛钱。
缺乏隐私意识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有了展示自己生活的欲望和空,这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时代不可能成为没有隐私和禁忌的时代。相反,我们应该更加注意隐私保护。
有时候帮朋友投票砍价,扫二维码拿话费,转发一个广告领红包,点赞领礼物等等。,还会变相“搜”到家庭住址、消费习惯、收入等个人信息。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用户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如果企业将用户货币化,或许可以赚很多钱,但这是不义之财,用户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反制。
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投诉、举报、诉讼等方式理性维权。
保护个人信息最有力的手段就是法律
相关保护
在此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简称网络安全法)已于2017年6月1日生效。
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生效。
但由于个人信息的交易不像直接交易那样具有危害性和高度可识别性,现行网络安全法和“两高”关于个人信息的司法解释存在局限性——只规定买卖个人信息可以处罚,但对于如何收集和使用此类隐私条款没有明确规范。
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5月4日,公安部就《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该规定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规范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管,督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法落实安全责任和义务,维护网络安全秩序,保护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意见稿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窃取、非法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的,即使不构成犯罪,没有违法所得,也将被处以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
但这远远不够
网上没有“删除键”,大家应该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