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什么时候发现失忆了

小行星什么时候发现失忆了,第1张

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大部分小行星都会按照固定的轨道运行,但也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小行星会消失。然而,小行星消失的原因一直是个谜。据报道,天文学家最近在解决这个谜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天文学家格兰维克(Granvik)和他领导的天文学家团队分析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卡特里娜巡天项目(Katrina Sky Survey Project)在8年内拍摄的10万多张图像,这些图像包含了近9000颗近地小行星的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很快注意到理论上预计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与调查项目中实际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之间的差异。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格兰维克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近地小行星并没有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因坠入太阳而毁灭,而是早在它们到达太阳之前就已经解体了。当他们将根据这一新理论计算的预测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时,发现两者吻合得很好。

在格兰维克提出这个想法之前,天文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解开小行星消失之谜,并提出了许多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失踪的小行星是被太阳的潮汐力撕裂的。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纪江蕙解释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体积和质量是众多天体中最大的,因此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旋涡中心。当小行星偏离轨道时,太阳的引力会抓住这些‘逃跑’的小行星。巨大的引力会让小行星撞上太阳,然后小行星会被太阳的潮汐力撕成碎片。”

另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太阳附近空之间的超高温,一些小行星直接蒸发消失。纪说,小行星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天体。它们虽然没有太阳系其他大行星复杂的内外核结构,但组成结构也是多样的。比如有些小行星内部非常松散,有引力组合形成的巨大碎石堆结构,像轮胎一层一层堆在地上。有很多空缺口和空孔洞,比较松散,容易解决。这样的小行星很容易被“这是掠日小行星最常见的情况,近地小行星的情况就更复杂了。”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些小行星中存在低温下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小行星接近太阳时,其内部的这些物质升华,产生的强大内部压力导致小行星被完全炸毁。

此外,中国国家天文台原研究员李晶也提出了“失落的小行星”的观点,即在天文观测中已经被发现并命名,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原轨道上消失的小行星。李晶解释说,这颗小行星受到了其他大型天体的扰动而改变了轨道,或者改变轨道后与其他小行星发生了碰撞,比如它被一分为三,然后分解后的小行星就有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形状,自然“消失”了。比如20世纪,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曾经用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然而第二年,他们按照计算出的正确轨道搜寻却没有找到。这颗小行星是“失落的小行星”。虽然它还存在于宇宙空,但它已经改变了形态。

天文学家指出,小行星消失后形状会发生巨大变化,或者从固态变成气态,或者被粉碎成宇宙中无数的尘埃空,或者成为其他天体的一部分...

格兰维克称,研究还发现,那些看起来更暗的小行星更容易解体,因此那些能够在接近太阳的地方生存下来的小行星似乎都是由更亮的物质组成的。

目前,科学家们仍在利用先进的空探测技术和分析基础,坚持不懈地寻找失踪小行星的线索,相信这个谜题总有一天会解开。

名词解释

小行星和近地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像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当一颗小行星的轨道近日点距离小于太阳与地球距离的1.3倍时,可以将其归类为近地小行星。大多数近地小行星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因为小行星表面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并向外辐射,这种轻微的辐射产生的微弱驱动力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小行星的轨道。再加上周围木星甚至土星的强大引力所施加的摄动效应,一些小行星离开了原来的轨道,进入了靠近地球的轨道,从而成为近地小行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21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