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和粘

浆鱼2022-07-13  19

从格律的基本形式可以看出,第一句的层次与第二句的层次相反,称为“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相反,也是“对”。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前两个字来看是一样的,叫做“粘”。简而言之,“对”就是“平对平”或“平对平”,“粘”就是“平对平”、“粘对平”。格律诗就需要这样的“对”和“粘”。

按照诗歌的术语,从一首诗开始,每隔两句就叫“对联”,每副对联中的最后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仗句”。换句话说,每副对联的句子必须“正”,上副对联的句子和下副对联的句子必须“粘”。检查一首现代诗是否遵循“对”和“粘”。一般看一首诗的前两个字。由于第一个词有时是平的,所以实际上是第二个词用来衡量正确和粘性。如王之涣的《在鹭宿:

太阳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沉,黄河流入东海。

更上一层楼,看得更远

这首诗第一句的“日”字是平音,第二句的“河”字是平音,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中的“河”字和第三句中的“穷”字都是平音,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的,第四句的“上”字是低的,符合“对”的要求。句子错了,就叫错了;如果相邻的句子不粘,就叫粘。失准和黏滞是现代诗的大忌。相比之下,错位比附着力丧失更严重。黏稠规律确定的比较晚,在初唐和盛唐诗人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失去黏稠的名作,比如杜甫的《咏物诗》:

《衰微》:我深知宋玉的悲苦、风流和儒雅,他也是我的老师。

悲伤地看着一千个秋天,一滴眼泪,忧郁在不同的时代,而不是在同一时间。

江山家园空文藻,冷清的云雨台——想必不是梦中想象吧?。

楚国的宫殿尽皆被毁,今天指给他们看的渔民也不确定。

这首诗的第三句没能坚持到第二句。但“对”的规则是在齐梁确立的,所以唐诗中很少见到错的。在现存的杜甫现代诗中,只有“送礼物给王石·成俊将军”是错误的:

将军胆子大,双臂挂两角。纠结青马,出入成都。

当你遇到危险时,你什么也做不了。在满屋子的客人中,没有人会同意你的观点。

除了第一个字,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对齐。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不顾规矩。比如杜甫的另一首著名的诗《白帝城》:

在白帝白帝城,乌云涌出城门,在白帝白帝城,雨水像打翻的盆子一样倾泻。

峡江激流的咆哮如雷,笼罩着藤蔓的烟雾使日月昏黄。

战马不如耕马,战争让原本的千户现在只剩百户。

最可悲的是,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丈夫的女人们还在被剥光衣服,精疲力尽。听,秋天里大声哭喊的荒村是什么?

这首诗第二句的第二个字本来应该是平的,现在却用了“皇帝”二字,与第一句不对齐,与第三句脱节。但这是有意重用“白帝城”造成排比,只好牺牲格律。

如果我们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律,就可以很容易地根据现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推导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骈文等各种诗体的扁平形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121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