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的学名:猫头鹰(xiāo)
猫头鹰,夜行性食肉猛禽,属于鸮形目,俗称猫头鹰,在民间又被称为“夜猫子”。大多数猫头鹰的头是圆的,脸是平的,眼睛周围有放射状的羽毛,薄薄的羽毛排列成面板,看起来像猫。喙强而呈钩状,喙基部覆盖有蜡膜,蜡膜多为坚硬的羽毛覆盖。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颈部可以灵活转动,面部可以转向后方,头部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270°。它们非常适应夜间狩猎生活。它们的眼睛又大又圆,瞳孔大,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丰富,对弱光有很好的敏感度。它们有反射色素层,晚上能看见东西。黑夜里,能见度比人高100多倍。它的眼睛是向前的,视觉区域重叠,可以分辨距离。眼睛有三个眼睑,上眼睑会在眨眼的时候垂下,下眼睑会在睡觉的时候被盖住,中眼睑是一个会上下移动清洁眼表的线状组织。大多数猫头鹰的耳孔周围都有耳羽簇,有助于收集声波。巨大的头部使得两耳之间的距离更大,可以增强声波的分辨率。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较宽,耳膜发达,在捕捉同一声音时能产生细微差异,能极其准确地确定猎物的三维方位。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噪音,它可以不断调整攻击的方向,瞄准它并爪子伸出,一举两得。大内耳和大脑的听觉神经发育良好。体重300克的仓鸮大约有95000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的乌鸦只有27000个。尾巴短而圆,羽毛浓密而柔软,通常呈深褐色,散布着细小的斑点。飞行时无声无形,白天栖息时不易被发现。强壮的腿,大部分全是羽毛,在夜间狩猎时可以减少噪音和御寒;爪子向内急剧弯曲,第四趾可以向后反转,有利于抓握和攀爬。猫头鹰的这些身体和功能特征特别适合捕捉夜行性、聪明狡猾的老鼠,从而成为老鼠的敌人。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奇特的长相和习性,猫头鹰的脸又大又圆,巨大的眼睛直视前方,闪闪发光,耳朵直立,像神话中的双角怪物。它们在黑夜中的叫声阴森而刺耳,飞翔时常常看到一闪而过的黑影,给人一种恐怖感,以至于被视为“不祥之鸟”,被贬为恶鸟、追魂之鸟、报纸。完全是以貌取人。事实上,它们中的大多数物种几乎只以啮齿动物为食,这就决定了它们无疑是重要的益鸟。1988年,中国已将所有种类的猫头鹰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猫头鹰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分布最广的类群之一,除北极地区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本项目分为3个科:原生鸦科、草鸦科和鸦科。最初的猫头鹰家族有五种,发现于北美始新世地层,它们都已经灭绝了。草鸮科(Tytonidae),腿长,头骨狭长,脸像猴子,故又称“猴面鹰”。该科有2属12 ~ 17种,中国有2属3种。鼩鼱科,腿短、头骨宽、面盘圆,俗称“猫头鹰”,分布于寒带至热带。全世界约有28属133种,中国有28种,包括一些岛型限制分布类型。
这一目的鸟大小不一。最大的如布波布波,体长最大为90cm,最小的如蓝兰花,体长只有18cm。个别物种(如Ninox scutulata)有不明显的面板,看起来像老鹰。雌鸟一般比雄鸟大。它们大多栖息在树上,有些种类栖息在岩石和草地上。通常是为了鸟。他们大多数白天呆在家里,晚上出去。白天不容易看到它们藏在树里、山洞里或屋檐下,但有几只白天很活跃。它们都以动物为食,其中一些是较小的水生动物,如吃昆虫和老鼠的Otus,吃鱼的Ketupa,而大多数猫头鹰以食物为食或只吃老鼠。它的嗉囊有消化能力,经常会把猎物整个吞下。消化后,将不能吸收的皮毛、骨头、甲壳素等残渣一坨一坨地吐出,称为“食丸”、“唾余”。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只猫头鹰的食性。中国古人很早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却误认为是吞食父母后吐出来的骨头,斥之为“不孝之鸟”。今天的“吃药丸”测试表明,活跃在平原和山区农业区的猫头鹰不断捕食农田啮齿动物,如黑线姬鼠、仓鼠、仓鼠和田鼠,以及住宅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据统计,这些猫头鹰吃的食物97%是老鼠,一窝猫头鹰每天能吃20 ~ 30只老鼠。
在中国,有两种草枭家族:
仓鸮泰托·阿尔巴
仓鸮Tyto alba:一种体型较大(34厘米)的白色猫头鹰,有白色心形宽面盘,上半身棕黄色,有纹理,下半身白色,密布黑斑。虹膜呈深褐色,嘴和脚被染成黄色。它因喜欢居住在农舍而得名。全世界都有分布,但只有中国云南有。白天藏在房屋、树洞、山洞等阴暗处或植被茂密处。黄昏时分,在空旷的地面上可以看到它空,它无声快速地扫着地面,低飞。狩猎时采取突然袭击,同时发出尖利的叫声,使猎物极度惊恐而被捕获。它以老鼠和兔子为食,每天捕捉约3只老鼠,每年捕杀1000多只老鼠,偶尔捕食鸟类、青蛙、鱼类和较大的昆虫。
草鸮
草鸮Tyto capensis:在中国分布广泛。它的形状和大小与仓鸮相似,但上半身呈深褐色,面部和胸部非常黄。全身有许多斑点、斑点或蠕虫状细纹,如仓鸮。虹膜是棕色的,嘴是米色的,脚略白。哭声响亮刺耳。喜欢栖息在开阔的高草原上。中国对虾亚种分布在云南东南部、贵州、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和北部的安徽。猕猴亚种是台湾省南部的一种留鸟。
中国常见的家鸮种类,以及喜欢进入村庄捕食家鼠的猫头鹰,主要有:
布波布波,秃鹰
布博布博,鹰鸮:体型巨大(69cm),体羽褐色斑驳,胸部黄色,深褐色纵条纹。耳毛很长,橘色的眼睛特别大。灰色的嘴,黄色的脚,短尾巴和宽翅膀。大声喊叫。生活在森林覆盖的山区,它们在岩石峭壁上筑巢。用小翅膀快速飞翔。其猎物主要是农田、草地和林区的啮齿动物。中国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除海南和台湾省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属常见种但数量稀少。
葫芦科兰属
灰绿兰:小(24厘米),有褐色的水平斑点,无耳羽。上身棕褐、栗色,有赭色横斑,沿肩有白线断开上身;下半身几乎全是褐色,有红褐色的横斑;屁股白,两边栗子。虹膜是黄色和棕色,嘴是绿色和黄色,脚是绿色和黄色。中国有5个亚种,其中一个亚种分布于华中、华南和东南,山东偶有发现;其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或南部及海南岛。它可以在低地和丘陵的小林地中找到,经常光顾花园和村庄,主要在夜间活动,有时在白天活动。当你晕倒时,发出快速的颤音,或发出像狗叫一样的双口哨。音量增加并重复。
一种有纵向条纹的小猫头鹰。
雅典娜夜莺(Athene noctua),一种有纵向条纹的小猫头鹰,体型较小(23厘米),没有耳羽。头顶扁平,眼睛明黄色,长。淡淡的眉毛和宽阔的白胡须让它显得狰狞。上体褐色,有白色纵条纹和斑点。下半身白色,有褐色斑点和纵向条纹,肩部有两个白色或淡黄色的横斑。虹膜明黄色,嘴角淡黄,足白色,有羽状突起。作为一种常见的留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海拔4600米。部分昼伏夜出,常站在围栏和电线上,紧张地点头或转身,有时腿长站得很高,或在波浪中快速飞翔。好一天好一夜,域哭,长而上升,各种声音。
长耳猫头鹰Asio otus
长耳猫头鹰Asio otus:体型中等(36厘米),有两只长长的“耳朵”;黄色圆形面板,周边为棕白色,面板中央有明显的白色“X”形。眼睛红黄无光。上半身褐色,有深色斑块,皮肤有黄白色斑点;下半身黄色,有褐色条纹和褐色纵向条纹或斑块。虹膜是橙色的,嘴角是灰色的,脚是粉红色的。生活在低山区和平原森林中,喜欢在针叶林中的乌鸦巢中筑巢。夜间活动。翅膀长而窄。飞行时,翅膀薄而呈褐色,像海鸥一样拍打着翅膀,姿态平静。黄昏后,它们飞出去觅食,以小型哺乳动物、昆虫和鸟类为食。亚种命名为新疆喀什和天山常见留鸟;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和东北地区,它们是季节性候鸟。繁殖后,冬季向南方迁徙,途经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华南、东南沿海省份和台湾省越冬,也沿大江大河越冬。
Asio flammeus,一只短耳猫头鹰
Asio flammeus:体型中等(38厘米),耳丛较短,在野外看不到。整体造型与长耳猫头鹰十分相似,只是体色较浅。上半身黄棕色,布满黑黄色条纹;下半身颜色较浅,有十字形黑褐色线条。下胸腹部细纹比长耳猫头鹰多。飞行时腕部黑斑明显,“kee-aw”的吠叫声听起来像打喷嚏。黄色的虹膜,深灰色的嘴,白色的脚。栖息于平原、耕地、草地等。,喜欢有草的开阔地,白天常出没于平原或沼泽,一般潜伏于草丛中,夜间觅食;主要吃啮齿动物,晚上抓老鼠,白天吃昆虫。在东北地区繁殖,冬季遍布海拔1500米以下的大部分潮湿地区。
东方角鸮
东方猫头鹰Otus sunia:体长19cm,是中国最小的猫头鹰之一。它有一个“典型”的猫头鹰形象: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脸,眼睛,一对直立的“耳朵”(特大的耳羽簇是“角枭”这个名字的由来,但它平时并不直立,只有在情绪激动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全身褐色斑驳,胸部布满黑色条纹。条纹在下半身比上半身多,肩部有一排浅色大点的大羽尖,这样翅膀收起时背部出现一个浅色的V字。有棕色型和灰色型,一度被认为是红角鸮的一个亚种。橙色的虹膜和深棕色到黑色的瞳孔是它区别于其他普通角猫头鹰的特征。口角灰色;脚-浅灰色。它们通常生活在山区,在树洞、墙洞等空洞中筑巢繁殖,在林缘、林空和次生植物中的小矮树上活动。它们白天大部分时间呆在阴凉处,早晚出来捕食大型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它的鸣叫声很独特——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它那非常空充满活力的“吞吞-吞”声就会在很多地方回荡,每次鸣叫都会持续5、6秒左右。短暂停顿后,会立即开始,有时会持续一个晚上。是我国常见的留鸟,命名亚种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亚种stictonotus位于中国东北和中国东部的长江以南;马来亚努斯包括华南、西南、东南的海南岛和台湾省;Japonensis偶见于台湾省。
以上八种可视为中国鸟类的代表。其余20种猫头鹰大多生活在山地或平地森林或山谷树林中,部分种类生活在草原、岛屿等地。它们大多是夜行性的,人不容易看见,但它们都默默的在捕杀野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国第三种黑尾鸮(Phodilus badius),为红褐色猫头鹰,体型中等(27cm),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岛。它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森林鸟类,主要以老鼠、小鸟和蜥蜴为食。它害羞而神秘,所以鲜为人知。还有一些种类个体很少,比如花头鹬在中国非常罕见,仅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和河北东陵有记录。一般来说,猫头鹰的形态、习性和分布格局多种多样,但几乎都是老鼠或害虫的天敌。一些物种活跃在果园、农田和丘陵平原的村舍,也有助于杀死家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