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古以来,秦岭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山脉。它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孕育了中华文明。如果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就是中国的父山,是中国的脊梁。那么,秦岭对中国有多重要?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这么大,就是因为秦岭的存在。它所经过的五个地理边界是造成南北气候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0℃等温线
顾名思义,中国南北方的气温与秦岭是有区别的。在秦岭以南,冬天的温度无论多低都不会低于0度,而在秦岭以北,冬天的温度可以达到0度以下。所以南方的河流,比如长江、珠江,不会结冰,冬天依然可以保证通航。北方的河流冬天基本上都结冰了,根本过不去。
二、800毫米降水分界线
秦岭以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土地湿润,河流水量充足。在秦岭以北,几乎所有地区的降雨量都不会超过800mm,甚至有些地方一年几乎不下雨。例如,在西北沙漠,由于常年干旱,树木很难生长。
第三,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因为秦岭平均海拔高达2000到3000米,东南沿海的湿润空气基本被阻挡在南方,所以南方的降雨量必然会增加,北方的降雨量自然会减少。所以才会形成这种秦岭以南是湿润地区,秦岭以北是半湿润甚至干旱地区的地理现象。
四、水稻产区和小麦产区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以南降雨较多,土地湿润,含水量很高,大部分地区含水量远高于北方,所以南方多种植水稻。在北方,由于含水量低,干旱,只能种植需水量低的作物,如小麦和玉米。
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众所周知,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但却在平原中下游相隔。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分隔这两条河的山脉是秦岭,秦岭的南面属于长江流域,北面属于黄河流域。秦岭是东西向的,正好把长江和黄河分开。
事实上,秦岭不仅具有巨大的地理意义,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的植物宝库。一些专家说,这里没有多余的植物和树木。朱、大熊猫、金丝猴等许多珍稀动物在这里被发现。因此,秦岭在地理意义和研究价值上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是一座山,还是中国的天然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