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照一定的用法使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其他表达相互关系的手段,以及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关系。包含了构词、构形、造句的规则。它包括两部分:词法和句法。形态学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律。
由于古诗篇幅短,语言精炼,诗歌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一般的散文句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省略、拼写错误和词的名词性形式。
①省略句。省略可以使诗句紧凑、精炼,符合格律的要求,所以诗歌创作中省略句子是常见的。
第一,省略主语。比如,鲁伦的《瞿霞》:
黑暗的树林里,草突然被风吹动,风声飒飒,将军以为野兽来了,立刻拔箭。
天明去找箭,已经深入到石头边缘。
在这首诗的第三句中,“荀”是谓语,“白宇”是宾语,省略了主语“将军”。第二,省略谓语。比如杜甫的绝句:
江山沐浴在春光里,多么美丽,花香送花香。
燕子忙着在湿泥里筑巢,成双成对地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诗的第一句“日”是主语,“江山”是宾语,省略了谓语“赵”。
第三,省略宾语。比如王维的《红豆》:
红豆灌木生长在南方,春天会长出许多枝条
希望想念的人多多收藏,肖骁红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首诗的第三句中,“君”是主语,“才”是谓语,省略了宾语“洪都”。另外还有省略状语、定语、介词、连词等成分,这里不一一列举。
(2)错误的句子。错栏是指诗歌成分的倒置和交叉,是为了用韵、用音、对仗、修辞的需要。列的错误有几种:一是谓语在前,即谓语在主语之前。比如智安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脸的时候不觉得冷。”在这首诗中,“杏花雨”和“柳风”是主语或部分主语,“沾”和“吹”是谓语,谓语在前面。第二,介词宾语。也就是说,宾语在谓语之前。如韩愈《水部张十八员早春诗二首(上)》:“天街雨滑如酥,草望远而无。”在这首诗中,“看”是谓语,“草色”是宾语和附加成分,这里是介词宾语。第三,跨错列。也就是说,一首诗中不止一个词被改变。如魏的《望滁州西溪》:
寂寞的草生长在小溪旁,黄鹂在深树中歌唱。
春潮带来晚雨,野渡无人能渡舟。
在这首诗中,“深树”是状语,“黄鹂”是兼语。整句话应该理解为:黄鹂鸣于深树之上。此外,还有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补语后置等其他情况,这里不一一列举。
③金烈句子。由名词短语组成的句子,没有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它是古诗词中由于句子中某些成分的省略或几个句子的缩写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隐含意义可以从主题意义、语序,或者上下句之间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前面的名词性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后面句子的成分存在。比如刘禹锡的《五一巷》:“旧日王谢堂在燕前,飞至寻常百姓家。”这首诗中主语“颜”前的名词短语是定语和状语。这个句子主要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和下一个句子结合起来就是单句。再比如刘禹锡的《杜宣桃花》:“杜宣有千千万万株桃树,都是刘郎去后种下的。”诗的上句也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和下句合起来就是单句。杜宣寺里有成千上万棵桃树,都是刘郎走后栽的。②名词性词语作为一个句子或复合句的分句存在。比如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当悔偷仙丹,碧海清宵。”这首诗的下句都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句,和上句构成复句,都是从句。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国酒旗风。”诗的下句也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句,与上句构成复合句,上句和下句都是从句。
金烈句不仅经常出现在绝句中,还经常出现在格律诗的对联或颈联中,成为名词性形式的对句,使人感到工整美观。如文《上善初行》中“孤寨茅店月披霜。”在陆游的《怒》中,杜甫的《在国外的一夜》中,一股微风在草岸荡漾,穿过夜晚,吹向我静止的高大桅杆,“船在夜雪中穿过瓜州,铁马在秋风中解体。”读者只有反复吟诵这些诗句,深刻体会,才会知道其中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