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可以说是中国鬼小说的巅峰之作。总的来说,《聊斋志异》大约有490部作品。作者蒲松龄、郭沫若曾赞其为“写鬼神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至于《聊斋志异》里有多少故事,自然是找蒲松龄的手稿,最准确。毕竟,无论有多少个版本是以手稿为基础的,在该书的编纂出版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根据编者的需要进行增删。
蒲松龄先生去世已经305年了。在此期间,《聊斋志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之学”。许多专家学者就此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一家一派,有‘百家争鸣’的气势。在民间的《聊斋志异》中,它和“四大古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一样脍炙人口,成为人们闲暇时的八卦。大量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是根据《聊斋志异》改编而成,《百花齐放》向读者和观众展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中国近代史上饱受战乱的摧残,蒲松龄的完整手稿似乎很难与大家见面。
说了这么多,还是先买个禁锢吧。《聊斋志异》堪称巨著。鲁迅先生曾说“最有名的专辑”。他在中国小说的一大段话里给了《聊斋志异》极高的评价:
《聊斋志异》和当时的同类书籍一样,无非是一个关于仙狐鬼的故事,但它描写曲折,叙述有条不紊,用的是传奇的方法,给人以奇特的印象。改变形状,如眼前;或者很容易调弦。不要告诉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出于幻灭,他们进入了这个世界。偶尔琐碎简洁,读者耳目一新。.......明末,奇人之书普遍简略荒诞;《聊斋志异》的细节是独一无二的。它平凡,妩媚,迷人。多是人,可亲,忘了是异类,却难得见鹳,知其非人。
由此可见评价之高。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说
“赞美他的诗,读他的书,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他在“论其天下”的基础上提出了“知人而论天下”。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蒲松龄,以及他写《聊斋志异》时的心情。
蒲松龄,山东淄博人,据说出身书香门第。后来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蒲松龄的父亲在多次科举考试后弃文从商,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明清之际,战乱频仍,人口众多的蒲家生计受到打击,不堪压力,逐渐衰落。蒲松龄走了祖上的路去参加科举考试。当时,蒲松龄在府州县地方考试中,都是第一名,成为学生委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把他列入一个本土人才榜,蒲松龄肯定会赫然在列。然而世事如棋,世事难料。本该笑口常开的蒲松龄,在随后的考试中多次落榜。她七十一岁去青州考进贡学生,但考了四年后,蒲松龄在家中倚窗而死。所以,蒲松龄的生活是比较清贫和不幸福的。他从二十岁开始收集灵异故事的故事,并专门设立了一个茶馆,国王的客人在那里讲述灵异故事。只要这些故事被发表,他们就可以免费喝茶。《聊斋志异》可以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爱情和寄托。据说蒲松龄的好朋友,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愿意出钱买他自己的作品《聊斋志异》,但当时一贫如洗的蒲松龄拒绝了。可见《聊斋志异》对于蒲松龄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鬼故事”。它代表了他一生的思想、智慧和灵魂。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稿子。蒲松龄的手稿实际上还在地球上,现在保存在辽宁省图书馆,但只有手稿的上半部分保留下来,下半部分不见了。据说,蒲松龄曾立下家规,终生自己写笔画文章,禁止后人借用他人。直到他的好朋友王世贞出钱,我们都已经出钱了。当时盛传价格是520金,这对蒲松龄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他拒绝了。读完《聊斋志异》,王世贞作了一首赞美诗:
胡说八道的大妈一听,豆棚里的瓜下得如丝。我应该是厌倦了做人类的语言,爱听秋坟里鬼唱歌。蒲松龄去世后,他的《聊斋志异》由长子溥佐继承,传给了蒲松龄的第七世孙普杰。从山东淄博来的蒲仁带着家人到沈阳谋生定居,带着《聊斋志异》和蒲松龄主编的《农桑经》。后来,蒲通过摆摊算卦,逐渐稳定了在沈的生活。他把《聊斋志异》的传家宝装裱成两部分,后来传给了他的儿子溥。溥在盛京将军衙门(光绪时,沈阳称盛京)任放哨官、助制,赐华凌三品司。当时,战功卓著的调任盛京将军,从《聊斋志异》中得知溥有家传《聊斋志异》,于是向溥借,溥拒绝了。但是,经过的再三请求,蒲一方面把持不住自己的权位,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拒绝。他只能把前半部分读给依克唐阿听,并同意读完后立即归还。当依克唐阿得到这些书时,他像珍宝一样珍贵,所以他不能放下来整夜阅读它们,并在指定的时间将它们归还给蒲。溥按照约定把后半部分借给了,但这次被召回京后突然去世。蒲在寻找途中遭遇八国联军的侵略,北京城被占领。从此,《聊斋志异》那部分就没了。
蒲去世后,把《聊斋志异》的其余部分留给了儿子蒲文山。国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同治馆副馆长袁从《聊斋志异》中得知单有《聊斋志异》,想长期借阅。为了避免父亲的“失误”,蒲文山亲自拿着稿子替他打印,存入奉天银行保管。后来,九月十八日东北沦陷后,袁向日本投降,成了汉奸。这个时候,就耽误了。后来影印出版了二十四篇,袁试图花重金购买,但被蒲文山以蒲松龄家训为由拒绝,并从《聊斋志异》中取回。蒲文山愿意把《聊斋志异》的手稿交给政府。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司接受了手稿,给蒲文山颁发了奖金,并将手稿放在当时的东北图书馆,也就是今天的辽宁图书馆。
《聊斋志异》有多种版本。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乾隆三十一年少年柯廷的版本。这个版本距离蒲松龄去世已经50多年了,历时半个世纪。全书共收录了425篇文章。张《朱学斋》手稿本共488篇,影响较大,但其中有14篇只有书名而无内容。《聊斋志异》还被翻译成英、德、法、意、俄等多种语言,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聊斋志异》的故事类型很多,有歌颂爱情的,有讽刺官场黑暗的,有赞美女性的等等。第一,丰富的爱情、婚姻形式和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描写了各种形式的爱情故事,如聂、、罗刹海市和等。故事中的男人各有各的特点,比如机智、绅士、儒雅的学者甚至懦夫。比如在江城,儒雅帅气的梵高遇上泼妇江城。然而,女性也不同于传统的“大小姐”形象。他们“化身”狐狸、鬼等等,但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女。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他们能改正错误。他们丰富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情婚姻故事,也让很多人羡慕、赞美,成为一段佳话。
第二,揭露李官场的黑暗,官员的腐败
说到《聊斋志异》对官场的批判,我们很多人很快就会想到高中时学过的课文《促织》。统治者喜欢推广织布(斗蟋蟀),认为首都不够好玩,于是下令全国征集。有的人升官发财,但百姓苦不堪言,家破人亡。在《Xi·方平》中,通过Xi·方平的地狱复仇的故事表现了黑暗的官场对人民的压迫。然而,面对严酷的刑法,Xi·方平坚持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最后上帝找到了九王二郎殿下,他的执着反抗同样令人感动。
第三,蒲松龄可能受父亲影响,肯定商人的价值。
《罗刹海市》、《商人》、《黄英》等文章都肯定了商人的价值。比如《黄英》中,陶氏兄妹以卖菊花为生,马孜最初也很痛恨沈涛卖菊花来玷污陶渊明的名声和菊花的品格。而和他的妹妹陶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力更生不贪,卖花经商不俗。为什么不通过正当手段追求财富?。后来,马自才并没有完全承认,但在妻子去世后,他通过与妹妹陶结婚,逐渐改变了主意,并亲自接回了陶的弟弟。
第四,书中也有信仰佛教和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故事。
比如《聊斋志异》里有一个故事叫《三生》,讲的是轮回的故事,因果报应,一个人记起前世的故事。
《聊斋志异》的故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这部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