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什么省

异丙醇2022-07-13  22

楚汉边界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

楚汉世界的典故来自于公元前205年夏,秦末汉初的刘邦和项羽。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守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互相攻讦两年。

历史典故如下:

汉二年十二月,韩信和张耳留在赵国继续战斗,刘邦回到荥阳。英布此前曾被何反目,项羽派龙且去攻英布,英布大败,何退回荥阳。

刘邦召见英布,派英布返回九江,集结数千人回汉,刘邦也离开荥阳,从南下,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与英布会合,增派兵力到英布,一起返回。刘邦据守荥阳,开始修建隧道,敖仓向荥阳运送粮食。与项羽对峙,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公元前204年,项羽的楚军包围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计策,拒绝了汉军求和的请求,决定乘胜追击。刘邦势单力薄,但却很会算计。他接受谋士陈平的建议,反对楚军,试图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虽然勇猛但有勇无谋,不知道是不是刘邦的诡计。他对范增生了嫌隙,把他开除出了军队。范增受尽委屈,含恨而走,死于途中。从此项羽失去了智谋和智慧,错过了很多战机。

当时楚军大怒,加紧了对荥阳的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长得像刘邦的大将纪信,为了解决汉王的安危和汉军的存亡,决定牺牲自己,建议刘邦逃走。在刘邦和陈平的劝说下,他被纪信的所作所为深深打动,于是让纪信穿上汉王的衣服,坐汉王的车,扮成汉王,出到荥阳东门,假装投降,自己则趁机从西门逃到高程。

项羽发现上当后,灭了纪信,攻破了高程。刘邦迅速逃离高程,渡过黄河北上,参军习武。在韩信的协助下,他的势力再次壮大。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为了消耗楚军,决定和项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军队被派去攻击楚国并烧毁其粮草。

到了秋天,项羽率军东进,在开封和商丘作战,留下曹咎由自取,保住了。并再三叮嘱无论如何不要与汉军交战。汉军得知信息后,多次向城门喊话辱骂。曹不忍受辱,大怒,率兵出城渡泗水与汉军交战。船到江中,被汉军攻败。曹咎由自取,后悔不已,知道没脸见项羽,自杀了。刘邦复取了高程,驻军光武,用敖仓的粮食。

项羽听说高程失陷,急忙赶回光武,刘邦无法出城。楚军粮食不足,不利于长期战争。为了逼刘邦投降,项羽把被俘的刘邦父亲拖到城东照光雾山,隔着小溪威胁刘邦说:“你再不尽快投降,我就把你父亲煮死。”

刘邦故作镇静地说:“当初我们两个一起攻打秦国,在面前结拜为兄弟。我父亲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想煮我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项羽听后更加生气,决定杀了刘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说:“杀太公时机不对,对楚军也不好。”从其言,太公幸存。

不久后,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与项羽相持不下。一方面派大将韩信抄楚军后路,占领河北、山东两省。从此汉军有了更加巩固的大后方,关中的萧何源源不断地出兵,军饷不断。此时项羽补给困难,形势危急,局势逆转,楚军衰弱,汉军兴盛。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国军需耗尽,项羽被迫媾和,刘邦又未能从韩信和带来援军,于是双方订立“分天下”的和约,以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有楚,西有汉。在荥阳和高程僵持了两年零五个月之后,楚两军停战。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乃与韩立约,分天下。鸿沟西边是汉,东边是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087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