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内容:
阿里巴巴的使命:推动“开放、透明、共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阿里巴巴的愿景:1。共享数据的第一平台;2.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3.活102岁。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顾客至上、尊重他人、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实、激情和奉献。
那么我们来看看华为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奋斗者为本。还有一个经典:别让雷锋吃亏。
乍一看,这两家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其他公司没什么区别,好像都是由口号组成的。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两家巨头公司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两个基本内容:为公司,为员工。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公司爱搞企业文化,给员工洗脑却把员工洗走?我们一层一层来分析吧。
第一,企业文化绝不是老板文化。
什么是老板文化?即企业文化是一种单一的文化。其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如何为企业服务,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如何让员工付出而不求回报,在企业文化中从不体现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文化,哪个员工会服气?在过去懵懂的企业文化时代,员工真的很容易被说服。现在信息太透明,员工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如果企业文化还和以前一样,每天面对锅碗瓢盆,物价飞涨的员工当然会表现出鄙视。企业文化的内容要站在公司的高度,把公司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讲企业文化的内容。暂且称之为“双向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好处。看看阿里巴巴的“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和华为的“奋斗者为本”,就明白了“双向企业文化”的内涵:阿里巴巴用企业文化告诉员工“你应该在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工作”,而华为用企业文化表达员工“只要你能努力,你就能从华为获得巨大的利益,即使你是雷锋也不会吃亏”。所以在确定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把员工的利益放到顶层设计中去。没有一个员工会认同“无私利”的企业文化,更不会在实际工作中把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二,企业文化的落地。
企业文化的顶层设计能体现员工的价值和利益,同时又能服务于组织的利益。接下来就是企业文化的落地问题。环顾四周,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们挂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甚至每个办公室都有企业文化标语。不要利用可以推广企业文化的角落。其目的是让员工记住企业文化,永远不忘。问题是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在管理工作中,而体现在管理工作中的表现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要嵌入到企业的政策、制度、流程中。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有一个致命的地方,那就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政策就是政策,制度就是制度,和企业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企业文化和政策,制度和流程是两张皮。比如阿里巴巴“幸福指数最高”的愿景就体现在其政策和制度中,即“女性员工可以获得比国家规定的产假更多的休假天数”,即“为员工提供按摩师,每两小时按摩一次”................................................................................................有的企业文化说的是“尊重员工”,但制度说的是“无薪病假”,制度里有无数个“不”“不”字,比如“上厕所不超过3分钟”。肚子痛的员工五分钟拉不完就扣工资。这种企业文化在员工口中成了“笑话”,更别说让他们发扬光大了。
第三,不要把企业文化当成口号,天天喊。
当然,企业文化要让员工理解和记住,但同时也要掌握一个规律:多了就没意思了。肉好吃吗?天天吃,每餐都吃,吃一个月就讨厌肉了。你一个人在家开心吗?如果你在家待上五个月,你会感到空空虚无聊,甚至可能会自杀。不要天天喊企业文化,天天讲,尤其是老板在讲的时候,当然会让员工厌烦。把企业文化的内容变成企业和员工的行动,让员工受益,让企业受益,员工容易接受。看一些公司的晨会,把企业文化当口号喊,喊的很大声,但是没用。员工越喊越反感,但都被“洗脑”洗掉了。
总结:企业必须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以及人性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不仅要让企业受益,也要让员工受益,还要把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现在企业的政策、制度、流程和行动中。一旦员工从企业文化中尝到甜头,他们肯定会彼此认同。否则,员工会把企业文化视为画饼、洗脑、欺骗。这种情况下,员工不走才怪。还有一点:企业的老板不仅要建设企业文化,还要把企业文化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也就是兑现承诺,建立信任。不然还不如不搞什么企业文化。那些企业文化的话,他用脚就能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