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为什么没有厉害的武将

情感说说2022-07-12  33

喜欢研究三国的朋友可以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三国前期(从汉末乱世到三足鼎立)英雄辈出,后期(魏蜀吴建立直至三国统一)能打好仗的英雄寥寥无几,但都是昙花一现。

比如张赫,上半场毫不起眼,一点排名都没有。且不说吕布、蜀汉吴虎、典韦和徐虎,就算是张合的武力值,在曹魏的军队中,就算是庞德、黄旭和夏侯惇都过不了这一关。袁绍的“河北四庭柱”中,论战斗力,张合是最弱的一个。尽管如此,到了三国后期,张合居然成了天下第一勇士,所向披靡。

再比如杨文,他在深夜三分钟踢了司马颖一脚,但是没人敢这么做。他是当时的第一勇士,他的枪被鞭打,无数敌人被杀死。但他在六十年的战争邓艾中并没有占上风。他怎么能拿走关云长军队中将军的头呢?张翼德独断专行,当阳桥无人敢战,赵子龙长坂坡大闹,将旗举于何处?

毫无疑问,与后三国的前三分相比,勇士的武力值明显下降,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不止武将,就谋士而言,智慧和谋略水平完全不同。比如司马懿,如果放在前期,曹操手下谋士的谋士都能让他服从。以司马懿的智慧,敢于和郭嘉、贾诩、于迅、程昱、陈登这些大阴谋家对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分析这个问题,肯定和时代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三国演义》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显然,这句话反映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团结必然分裂——团结必然分裂,治理趋于混乱;长期分裂必须合并——分裂走向统一,混乱回归治理。这是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时代。

普通人走向统一和分裂是危险的局面,社会等级混乱,但对有特殊技能的英雄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政治舞台上有很多英雄,战场上也有很厉害的选手。虽然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毕竟成功只属于少数能力更强的人,导致竞争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人倒下,有人被淘汰,有人不够强大,有人反应不够迅速,有人处理不当,有人只是运气不够好。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能够生存下来,展现自己的辉煌,登上人生巅峰的人,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

能和天下第一勇士吕布“斗十倍以上”的武安国武功,你能说不强吗?在夏侯惇吕布的战马面前,飞马败给了本阵,而武安国也相当了不起。你能说和关羽打了“几十次”的管亥,脑袋落地的时候不够勇敢吗?连文丑这种超级猛将也被关羽杀死逃走了,可见管亥的强大。如能挥舞50斤三尖两刃刀的纪灵,敢与徐庶决一死战的高岚,被曹洪欺骗的何曼、“飞天夜叉”等。这些人如果能活到后三国时代,也能成为无所不能的勇士!

但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如此残酷。稍有差池,就会成为别人记录上的一抹血迹,骁勇之兵就会成为塔基下的白骨。

有乱的时候,三足鼎立就是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正在崛起的年轻一代将不再面临那种恶劣的环境。当年桃园三兄弟要打黄巾军,董卓,曹操,袁术,吕布,甚至吴栋。一路走来,你历尽艰辛,其他部队的战士也一样。你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会突然从半路斜刺杀过来,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后三国时代的年轻人单纯。只有两个敌对目标。基本上,在到达前沿之前,他们不需要太担心。最勇猛的敌军将领很少死去,最狡猾的敌军顾问也死了。整体环境相对安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数不多的老活动家成为了绝世名人。比如同样是后三国时代天下第一的张合,连军中都敢打。也让蜀军统帅诸葛亮深感惶恐,绞尽脑汁。如果蜀汉的五只老虎还在,只要拔掉一只就可以灭了他的嚣张气焰。魏延也拿出了自己的脑袋。张合死后,魏延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天下第一猛将,宝剑出鞘。魏军所有将领都不敢避之,根本不敢战。

在早期的三分时期,吴栋的军事指挥官总是很弱,被关羽嘲笑为“老鼠”。到了后期,像朱环这样的人才得以举旗,许胜也被魏军称为“勇者”,丁奉也是出类拔萃。真是“世上本无英雄,所以他让斋藤优子出名”。当他被放到前三个国家的时候,就足以把这些人渣放在一个基座上灭掉他们的威风。

相比较而言,三分前期的武将经历了更激烈的战斗,更险恶的战斗环境,更强大的敌方将领,更复杂的情况,更深刻的阴谋,更大的威胁。举个例子:武艺并不出众的高顺曾经和典韦、夏侯惇、张飞打过仗。哪个不够硬朗?

为什么前三分时代会有张合这样的将领参战?遇到强敌,见势不妙,拔马就跑,不敢继续打了。后三国时期,他敢在万马大军中冲锋陷阵,“拍马舞枪,冲出重围,无人敢取”。他还翻了个身,重新进入并救出了戴玲中尉。但在前三国时代,还敢轻易冲?桥之战,大将袁绍一身正气,武艺不在张合、高览之下。他奋力杀入战场,突然遇到赵云,结果败下阵来。

所以后三国时代的勇士战力弱主要是环境造成的。他们面临的威胁等级远低于早期的三分时期,根本达不到百炼成钢的状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99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