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在一次演讲中说“欧洲只有两种国家,一种是小国,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小国”,这个不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小国指的就是法兰西。
由于法国自认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其外交政策首当其冲,这意味着法国永远不可能步美国的后尘。事实上,法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扮演着不守规矩的角色。
至于双边关系,法国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独立和大国地位,而不是与美国分道扬镳甚至彻底决裂。法国仍然是美国的核心盟友,法美关系一直处于斗争不断的状态。双方交手在所难免。在各种国际事务中,法国更愿意从自己和欧洲的利益出发,而美国要求的优先度要低得多。所以,互相吵架,必然会导致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大方向不会错。毕竟美国离不开欧洲,也不能忽视法国,法国也不能失去美国。
法国对美国三心二意的态度,主要是受二战后两次军事冒险接连失败的刺激。
1946年,法国进入越南北部,开始了第一次印支那战争,战争持续了8年。1954年,法国承认东南半岛三国独立,军队撤出亚洲。
1956年,英法与以色列共同进攻埃及西奈半岛,企图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最后他们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联合干预下战败。
连续两次的失败让法国人明白,美国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美国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盟友。从此,法国开始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独特影响力,复兴法国,在欧洲的帮助下建立独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屋脊。
独立的军事指挥和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自1958年4月起,法国开始大规模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首次核武器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法国从此也进入了拥有核武器的强国行列。接着,1962年,法国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电计划”,并于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但仍保留成员国身份)。
促进法德和解;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军事冒险,二战后法国人终于开始客观看待自己的综合实力。要让法国成为独立于美苏的第三方,他们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得联合欧洲另一个大国德国。于是法国开始推动德法和解。1963年,法德签署《德法合作条约》:实现德法和解,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缓和法苏关系,率先与中国建交;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反对美国接管苏联事务,要求法国在苏联事务中拥有话语权。为此他在1960年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1966年访问苏联。法国因此提高了法国在欧洲的话语权,增加了外交回旋余地。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也于1964年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同时与中国、美国和苏联对话的国家,从而提高了法国的大国地位。
英国反对加入欧共体;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后,英国做出了与法国完全不同的选择。当时,英国决定服从美国的领导,听从美国的领导。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法国认为英国会成为美国打入欧共体的一个楔子。正因如此,戴高乐几次拒绝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直到现在,1971年,英国说英美特殊关系已经被“天然关系”取代,法国才接受英国加入欧共体。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法国确实在为恢复大国地位做各种努力。这样的国家绝不会甘心只做美国的马前卒。反映到国际政治中,我们经常看到法国跳出来,不遗余力地反对美国的一些措施。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我不得不说,边肖认为法兰西是“淑女的身体,女仆的生活”。
和英国人打了几百年,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捡一些英国人身边的残羹剩饭。世界重新洗牌的时候,德国人被揉在地上,那个给过自己施舍的小乞丐,成了两个超级乞丐之一,却要靠海外殖民地给自己一个永久五。最后苏联又被扳倒了,我们辛辛苦苦拉起来的欧洲又成了德国的欧洲之都。
说到底,各种帝王野心都是野心勃勃,但最后也只能感叹“这实力不允许>:_ lt。
尽管金灿荣老师的话伤害了一些人,但他们一点也没有错。。。。
以上是边肖的回答。经过三个月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可以静下心来写点东西。这是回来后的第一个回答。感谢您的阅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