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原名《十八岁的春天》,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上海。当时张爱玲一反常态的想写一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于是有了《十八岁的春天》。
也许是她第一次尝试没有太大的自信,也可能是她觉得这样的作品不符合她的调性,所以《十八春》出版的时候,张爱玲用了一个全新的笔名——梁静。
后来,张爱玲移居美国。她深深后悔放弃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于是开始重写《十八春》。经过两年的精心修改,梁静的《十八春》成了张爱玲的《半条命》。巧合的是,从上世纪50年代《十八春》的写作到1968年《半生缘》的定稿,正好用了十八个春秋。
但是,据说张爱玲不太喜欢《半生缘》这个名字。她想把重写的手稿命名为《不满》,大概是这首诗的意思“而一个本该持续到永远的瞬间,在我不知不觉中来了又去了”。但最终,她接受了出版社的意见,决定为更广泛的读者推出《半条命边缘》。
《半条命》主要讲述了旧上海几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石俊、满震、舒慧、崔志、曼璐、于进,他们曾经真心相爱,但后来都错错过了。
女主角在姐姐满路和姐夫朱的合谋下,被姐夫强奸,并被母亲拘禁。直到生下儿子,她才试图逃出笼子。
在这期间,她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失去了童贞、爱人和对爱情的渴望,甚至失去了她最牵挂的家人,所以她对朱的恨无以言表。当时,她没想到有一天会主动回到朱身边。
满震被迫回到朱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这完全是为了孩子。如果没有孩子的羁绊,我想满震永远也不会再想和朱虹有任何瓜葛。
当我走出朱家的大门时,原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时的心情:
她终于出柜了。也死在外面。她讨厌那栋房子,这次她再也不会回去了,除了在噩梦里。
很多人可能会问:如果只是为了孩子,她就不能把孩子带走吗?几乎不可能。第一,因为她生了一个儿子,朱,虽然他没有家庭观念,却有很重的传宗接代的观念;第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满震几乎不可能获得孩子的监护权。于是她只好回到朱身边。
朱与前妻在农村有一个女儿,名叫。原配去世后,上海去了朱,朱基本上不理她了。因为性格的原因,曼璐也让她很痛苦。后来曼璐死了,朱生意亏空。赵迪和满震的儿子荣宝日子不好过。
弟弟得了猩红热,从小就因为疏于照顾而夭折,并且把猩红热传染给了荣宝。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到朱家里亲自照顾他。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满震被刻意深埋在心底的母爱唤醒了。她想:“只要他好,我就永远不会离开他。”
在满震的心目中,她是无足轻重的,随便怎么处理都无所谓。因为爱情的错误,家庭的欺骗和伤害,她觉得世间万物都是渺茫的,但孩子是唯一真实的,无论如何她都要守护这个真相。
我忘了在哪里看过这样一段话:女人变得被动和尴尬,往往是从“爱”开始的。因为爱,她会变得低沉。因为爱,她会变得勤劳。因为爱,她会经历一串又一串的苦难。
曼虽然逃出了牢笼,但为了儿子,出于女性本能的母爱,她心甘情愿又无可奈何地回到了朱的身边,和一个她讨厌的丈夫过着没有爱情可言的婚姻生活。虽然最后还是和朱离婚了,但是这么多年也算是白费了。
满震不同于张爱玲大部分作品中性格复杂甚至阴郁的女主人公。在被攻击之前,她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她是一个读过书、有自己的工作、经济独立的知识女性。此外,她有很好的人生观,很好的性格和强烈的感情。可以说,除了她的家庭环境(我姐姐是一名舞蹈演员来养家),满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但最后,偏偏是家庭环境,伤害了她。
仿佛张爱玲是在故意讲一个很残酷的故事:女人的顺利生活,获得幸福,总需要一些运气和时间,否则你的性格再好,积极的人生观,独立的人格,都是无济于事的。
多么无奈!
白马上的Bema:我有一个温暖的民宿和一个可爱的宝宝。作为一个关心女性,写女性的女性,我想用文字和大家分享我生活中的美好,温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