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普遍感觉银行存款利率低,跑不过物价指数,但未来发展趋势呢?
首先,如果从现在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来看,目前的存款利率已经处于高位,估计未来会逐渐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不会有大的调整,但商业银行实际支付利率会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什么不会调整?而且商业银行的支付利率会逐渐降低?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中国目前基准利率不高,人民银行长期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在2015年调整了基准利率后,四年来没有进行任何调整。目前存款利率调整为活期利率0.35%,三年期固定利率2.75%。同时,放开了存款利率的强制管理,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定价,在基准利率上灵活竞争。
长期来看,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会逐渐降低,调整的频率也会逐渐降低。
自1990年以来的29年间,我国存款基准利率共调整38次,但自2015年以来,已有近4年没有调整。同时,按照活期储蓄基准利率,从最高的2.88%到现在的0.35%,这些意味着什么?
1.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性逐渐加强,基准利率也在逐渐降低。那么如果未来没有大的经济波动,基准利率不会轻易变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准利率会有下降的趋势。
2.过去,中国人民银行平均每年调整基准利率不到一次,现在已经四年没有调整了。除存款利率自由浮动外,说明利用利率工具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弱,经济发展的内在主动性更强,不依赖利率调整来刺激。
存款利率的放开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自由利率竞争,而不是人民银行对基准利率的强力管制。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也对利率管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发布了利率市场化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定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中央银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管,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1.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管理越来越宽松和市场化。
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前两年引导力度相当大。基本上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同期基准利率的50%。从那以后,管理层变得越来越灵活,尤其是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去年私人银行存款产品利率上限的突破,目前的引导性管理已经放松了很多。因此,未来存款利率市场自由浮动是大势所趋。
2.商业银行存款的实际支付利率会在基准利率之上,因此不需要调整基准利率。
目前,四年多来,考虑到市场竞争和客户对利率的敏感性,所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支付存款利率都在央行基准利率之上,导致基准利率成为下限管理工具。
在去年开始的民营银行存款大战中,存款利率上限仍在控制之中。按照娄部长的说法,“如果收益超过6,就要警惕了”。所以东北振兴银行五年来最高收益6%。但目前市场利率还在下降,再也回不到一季度的高利率了。
总结:从走势分析,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基本不会上浮,也不会频繁调整。长期来看,还是有下降的趋势。与国外成熟国家相比,我国存款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存在下调的可能。根据中国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现在正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那么,国外那些先进国家的存款利率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呢?
从成熟国家的管理经验来看,存款利率逐渐下行是大势所趋。
经济越成熟,市场利率就越稳定。在西方发达国家,存款利率其实很低,当然贷款利率也比较低。因为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是相对固定的,不太可能发生变化。目前很多国家的存款年化利率都在1-2%之间。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统计,货币市场账户的全国平均利率略高于0.18%。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07%。从经济特别稳定的发达国家来看,甚至已经走上了负存款利率的道路。
负存款利率意味着银行不仅不会付给你利息,还会收取存款保管费。目前我们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现在的存款利率确实是负的。例如:
瑞士基准利率为-0.75%,存款利率约为-0.31%。
欧元区基准利率为0,存款利率为-0.4%,存款利率低于瑞士。
挪威人均GDP很高,但是银行存款利率很低。其目前的基准利率为1.25%,而存款利率为0。
丹麦目前的基准利率仅为-0.65%。
瑞典的基准利率为-0.25%,但存款利率低至-1.00%。这种存款利率可能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
总结:中国会越来越富裕,所以这些国家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当金融市场足够发达的时候,储蓄就会变成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需要转化为投资或者消费。从国际市场来看,存款利率越高,国家经济越不成熟,越不稳定。目前,在国际市场利率较高的国家,如巴西、委内瑞拉和东南亚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存款利率都在7以上。为什么?
因为在经济不稳定的地区通胀预期强烈,大家都需要高收益的存款利率来保证资金不贬值;
新兴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旺盛,需要筹集大量社会剩余资金,自然融资成本也很高。
在一些新兴国家,市场机会很多,所以很多行业的利润率波动很大。可能有高利润的行业和发展机会,借贷的机会成本比较高,自然要承担高息借贷的成本。
总结:一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走向稳定的发达国家,是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的过程。如果社会足够富裕,储蓄的意义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为什么今年高息存款这么多?未来还能继续吗?今年中国持续加息,高息存款也不断井喷。其实这是受经济调整的宏观环境和财政投资的微观环境影响的,不可能持续太久。
私人银行的迅速增加创造了高息存款产品的出现。
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银行改革试点力度,批准了多家民营银行的开业申请。但是,这些银行需要生存,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与原有的大商业银行竞争。高额的存款利率成为了最快捷有效的武器,于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一场存款大战打响了。
互联网上日益增长的金融避险需求导致银行大力吸收存款。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这匹野马肆虐之后,如今已是一地鸡毛。投资者从大胆尝试变成了惊弓之鸟。回归存款规避金融风险成为了最佳选择。此时是银行吸收存款的最佳时机,金融创新产品的成熟也正好开始大力推广。智能存款、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存款利率。
利率上升的疲态已经显现,未来高息存款产品很难长期维持。
2018年底,央行对智能存款进行窗口指导,约谈部分银行、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机构,关注智能存款利率上升。
5月17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巩固打非治乱成果推进合规建设的通知》(23号文),要求排查银行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立“虚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的情况。
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银行业自律,清理按日均规模计息的活期存款产品。目前一些大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到期不再续约或计划停售,不少股份行已经开始梳理或收缩智能存款业务。
目前,不少私人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仍在销售,但部分高息存款已被每日限额购买。
总结:高息存款的创新产品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达到高潮。现在潮水逐渐退去,存款利率又开始下降。未来利率将长期处于低位,但在中短期内需要满足经济转型和储蓄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维持一个逐渐稳定的水平。如果选择基准利率,目前香港的存款利率是比较合适的参考。比如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会定在2左右,三年期的定期存款会定在4左右。个别创新的存款产品,个别支持发展的私人银行可能也会有相对利率比较高的产品,但年初的盛况一般不会出现。
对于低风险的投资储户来说,抓住当下的机会,多买些高息存款,仍然是理财的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