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是由政府设立的学校,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早在夏商时期,官学就已经出现,西周以前,各级学校都是由政府官员创办的。位于首都的学校被称为“国立学校”,其他地方的学校被称为“农村学校”。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利接受教育。汉武帝时期国子监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此后,经学成为官学教育的主要指导内容,培养官员成为官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晋武帝年间,设立国子学,后称国子监。太学和国子监作为中国中央官学和最高学府,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最高的高等学府,官学还包括专科学校和贵族学校。专科学校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历史、文学、书法、数学、法律、医学、绘画、武术等。,而贵族学校严格针对贵族子弟和兄弟,不对普通社会成员开放。
完善的地方官学制度建立于汉代。元三年(3年),汉平帝规定:学于郡县;县、道、彝、学校;岳翔;徐悦。此后,县学普遍建立,官学与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学生拥挤”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