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公司创始人看成是带兵打仗或者治国安民的人,那么在BAT里,马云就是一个帅呆了的人,会调兵遣将,肚子里有军事谋略,最重要的是他有极好的全局观;马是个有才能的人,能够调解和整合资源,并且懂得如何善待他人。然而,李彦宏是一个将军或专业人士,他的力量是罕见的,他的资本是丰富的。但由于视野有限,判断力不明,没有果断的决定。
百度的核心战略摇摆不定,大部分在于创始人李彦宏对大局的掌控,以及对技术的执念所导致的路径依赖。
众所周知,李彦宏是一位计算机搜索技术科学家。百度引擎的框架和设计思路可以说是在他的带领下完成的。他相当于一个科技项目的领导者,或者换个时髦的称呼——首席科学家。
在百度成为中国的主导公司后,百度的创始人和灵魂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注意,他是一个擅长中文搜索技术的计算机专家,但现在他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势必要扩大业务。这就是所谓“有一个好的展望”的道理。
他在搜索技术上的深厚造诣,势必会影响他对与搜索无关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和思考。或者,他可能是以技术创新和发展为重点来思考公司的发展,而不是商业模式,或者这种对中国互联网环境和人们消费观念变化的人文思考。
但是,他的竞争对手是了解这些刚刚拥抱互联网的人的消费心理的专家,他们也有国际视野。对于商业模式和技术来说,技术是工具,而商业模式是整合了技术、营销等所有因素的指挥棒。
因此,李彦宏技术专家的思维很可能限制了他在商业上的想象力。
但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太快了,一点也不为过。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开阔了视野。所以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出现人才不足为奇。社交方式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微博、微信以及更早的QQ的空。消费模式的巨大变化推动了淘宝、天猫、JD.COM的蓬勃狂欢,更不用说共享经济带来的滴滴、摩拜单车以及各类共享产品的繁荣,旅游行业新模式的兴起,游戏行业的热闹...但百度过去十年最成功、最知名的产品依然是百度搜索。
贴吧、百度云盘等衍生产品并不庞大,反而臃肿。
事实上,李彦宏对前景的判断不会错。百度的赌注不能说是对行业的错误判断。只能说有些人做小事做大事爱惜生命。我觉得每次他们做出生死抉择的时候,百度人可能会想,至少我们还有百度搜索,还好。
大家还记得,百度投资了社交、电子商务、O2O、外卖、在线拼车、游戏、旅游等项目。阿里巴巴和腾讯进入的项目,百度也全部布局了,但百度一直没做。
在我看来,一年一个策略的根本原因在于犹豫。在这个时代,犹豫意味着不确定,不确定意味着不清楚前方是危险还是机遇。这种谨慎或许是好事,但我们也看到,百度与曾经在这种摇摆中并肩而立的两大巨头的距离越来越大,逐渐消失。
我认为李彦宏只是缺少一个“全押”的决定。他太依赖自己的技术和百度,而百度是靠自己的技术支撑的。他放不下,去做自己不能理解或者不擅长的事情。所以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一次又一次地溜走。
做个最终结论——成功是百度,失败是百度。
也许初心很重要,但我们领导说的一句话可能告诉他什么更重要:
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