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古人对世界自然和规律的猜测,但他们是错误的,所以没有“科学的定义”可以给出。我们只能分析它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这种说法作为我们的老祖宗萌萌的文化代表是可以享受的。
是的,虽然是错的,但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曾经真心认为是对的,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影响很大,今天也经常看到。比如我们会说,哎,我们缺钱。
金木的火、水和土。
我曾经遇到一个叫“李雷”的年轻人(我忘了问他韩梅梅在哪里)。他很认真的告诉我(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五行不是字面意思。比如黄金不仅是金属,还是一个硬性的代笔规则。比如古人说的“金水”,下雨之前,地基滋润,下雨了。基础是石头,坚硬而金黄。就是这个原因。
我解释是不对的,金圣水。这三个字并没有解释什么条件下的“原水”。你自己加了“下雨前”这个条件。“原水”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空已经存在于空气中。为什么叫“生”?而且解释的也不全,因为有时候,下雨之前也不一定顺利。
李雷不解释。也有人说五行可以互相转化。嗯,如果你把一块土放在冰箱里,过一会儿再拿出来,表面也会凝结。这是否意味着这坨地球此时拥有了“黄金属性”?
我说,这个解释有问题。土里的疙瘩只是因为温度低,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低温是金吗?还是说冰箱是黄金祈福器?这种金土转换到底意味着什么?李没有再解释。
其实古人当然看到了“雨雨”的现象,想知道为什么。但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经验逻辑,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深入探索,也就没有现代科学。比如他们不知道气压、湿度、饱和度、水蒸气凝结等知识。他们只能从现有的五行观念来解释,这导致了李雷转述的这些错误观点的出现。——在没有“科学答案”的时候,我们觉得那些看似合理的说法是可以接受的。
古人把金木的火、水、土视为这个世界的基本组成。但是我们今天知道它们不是,这种分类是相当粗糙和无效的。即使是一词多义的情况,既然经常混淆,我们也要改变一些说法,避免误解。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常常听不懂古人说的话。其实是因为我们对语言和自然的了解越来越多。
比如古人说,黄金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铜的意思。比如古书上说“赐百金”,穿越回来不能指望得到一百斤黄金,只能得到一百斤铜(当然很多)。
比如木材,我们现在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水,由氢、氧(当然还有其他液体)组成。土壤、主要硅酸盐和其他成分。火,其实是一种燃烧现象。如果包含光,那就是燃烧(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发光(电磁波)。
五行可以定义为“科学”吗?一旦你分解了“五行”,它就不存在了。我们没必要把古人的错误当成金科玉律。我们不仅要解释它们,而且要反驳它们。只有这样,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