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大学士、总督、巡抚是干什么的?明朝为何要设立这些职务?

清蒸鱼用什么鱼2022-07-11  37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一定听说过内阁大学士、总督、巡抚等官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官职都是明朝创立的,都是从“临时工”的角色逐渐转正,最后成为非常显赫的官职。今天晚上看历史书,会详细解释内阁大学士、总督、知事这些职位是怎么产生的,做了什么。

明初的组织架构是在皇帝之下设立三个机构,分别是:中书省(主管行政)、都政(主管军事)、御史台(主管监察、司法监督)。后来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这种组织结构可能会危及皇权,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了三大机构,把所有的关键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但是,皇帝再勤快,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他处理这么多的国事,显然是吃不消的。于是在1382年,朱元璋召集了一批翰林院的低级大学士在宫中任职。这些大学生被分配到宫内的六个指定的大厅和亭子(盖华厅,金身厅,文华厅,武英厅,文远阁,东阁)工作,所以他们也被称为殿阁的大学生。

刚开始的时候,殿阁大学只充当秘书和顾问的角色。但朱元璋死后,明朝后来的皇帝都没有朱元璋那么勤政多疑。于是越来越多的工作和权力被下放给大学生,他们开始被授予实职(一般兼任六部尚书或侍郎)和崇高的等级和头衔。这位以前不起眼的大学生成了杰出的内阁大学生,排名高于所有其他公务员。

内阁大学士除了负责具体事务外,还在法庭上扮演了协调人的角色。他们需要平衡朝廷皇帝与朝廷外文官集团的关系,有时还要与宫中最有权势的宦官合作。他们不仅能对皇帝和文官施加影响,而且往往不被皇帝和文官所信任。当天皇与文官集团爆发激烈冲突时,内阁大学士往往成为双方批判的对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群情激愤的文官们拿内阁首辅叶出气。叶无法承受这种压力,甚至给皇帝写了62封信,要求他当官。最后,他被批准回国,逃离了这个错误的地方。

内阁大学士是中央的协调官,在省一级也需要协调官来调解和处理政治部(主管行政)、军部(主管军事)、司法部(主管监察)之间的矛盾。总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起初,州长只是一个临时职位。当帝国的一些地方发生混乱时,皇帝会派北京的高级官员去安抚士兵和平民。自1430年以来,总督一直是各省和重要军事职位的协调员,任期不定。他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协调他所管辖地区的行政管理。

为了便于工作,总督往往会被任命为军务提督或褒扬军务。从1453年起,都察院总督、右副总督使建议或右都建议成为标准。

随着明朝国内事务的日益复杂,巡抚的职位又划分到了一个更高的职位,即巡抚。州长和州长一样,都是公务员。他被朝廷任命协调一个或多个省份的军事事务。此外,还有主管水运事务的水运总督和主管河道整治的河道总督。

通常总督是兵部官员,都察院右都使节(水运总督、河道总督除外)。除了管辖范围更大、级别更高之外,巡抚与总督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侧重于军事,后者侧重于行政。

值得一提的是,总督、知事虽然在当地工作,但不是地方官员。更具体地说,总督、巡抚是皇帝的地方代理人,负责监督、协调、领导实际处理事务的地方官员。

参考:明朝历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895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