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停播以后,你认为有哪一个台湾综艺能取代其地位吗?

《康熙来了》停播以后,你认为有哪一个台湾综艺能取代其地位吗?,第1张

我觉得台湾省综艺没有前途。向北拐才是出路。

不可否认,近年来,台湾省的综艺节目确实在走下坡路。我猜我猜猜,我猜猜,综艺热,非凡董事会等《80后青春回忆》类综艺节目早已告一段落,而《康熙来了》、《小燕有约》等《长寿》类综艺节目则纷纷停播。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禁让人惋惜:台湾当年打下的“娱乐帝国”面临崩塌?

从《康熙来了》到《小言有约》,

台湾省综艺节目的“盛况”一去不复返了。

回顾那些年的台省综艺,从“三王一王”时代的昌飞、胡瓜、吴宗宪、小燕子,到“三王一王”时代的陶晶莹、小s、Regine、蔡康永,再到如今台综市场后继无人,台综的“盛况”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纵观台湾省综艺节目的现状,似乎除了《康熙来了》、《SS小燕之夜》(小燕有约前身)等一批老牌综艺节目外,并没有新的综艺节目被大陆观众记住。

那么,到底是谁扼杀了“台湾综合”的发展?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1.一万年不变,节目内容缺乏创新。

回头看看《康熙来了》《SS小燕之夜》《国光帮》等节目主题列表。,观众不难发现,节目讨论的话题是“千年如一日”。素颜、卸妆、翻星包、夫妻吵架这四个话题,几乎每个综艺节目都能看到。网友调侃“流水的综艺,铁打的四大话题”。

正如孙所说,同质化的节目不仅无法吸引年轻观众,还导致了中老年电视观众的流失。观众少了,收视率自然下降,广告投入也不尽如人意。

2.资金短缺,比内地生产成本低40倍左右。

“台湾省拍一部戏真的很难,成本会比大陆低40倍左右。”《康熙来了》的制片人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还透露,《康熙来了》的总制作成本是50万新台币(折合10万人民币),在台湾省算是贵的了。如果能放在现在的内地综艺市场,10万人民币大概比一些头部综艺节目的成本还少。

“没钱”已经成为制约台湾综合发展的最大外部阻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制作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邀请嘉宾、场景布置、道具灯光、舞台声控等效果。自然会大大减少。

3.“僧多粥少”,几百家电视台分观众。

众所周知,宝岛台湾省地广人稀。正所谓地狭人稀的台湾省,早已从90年代的电视台、中视、中视三家发展到百余家,但全台人口只有2300多万。这意味着地广人稀的台湾省人民不得不从100多家电视台中选择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而电视台的突然激增,一方面会瓜分广告收入,另一方面会割裂观众,导致收入不佳。

收入差,只能削减制作成本,无法实现节目创新。马太效应贯穿其中,最后的结果就是台湾省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差,竞争乏力。

4.“不进则退”,大陆综艺节目拦截超车。

《嘻哈在中国》《跑男极限挑战》等大陆综艺顺势而为,明显阻碍了台湾进军大陆市场的自豪感。一方面,被大肆引入韩综版权的内地节目,在类型上消除了以往节目单一、片面的缺陷;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大举进入内容端带来的大量资本,使得国内综艺节目比台湾的“出场”还要高几个台阶。

随着内地综艺节目越来越注重节目的原创形式,内地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自然会更倾向于外观好看的原创综艺节目。“适者生存,不进则退”。显然,市场竞争的规律已经不能容纳停滞不前的台湾省综艺节目。

5.与时俱进,视频网站的冲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正逐渐取代有线电视。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有线电视用户数比上年减少781.7万,用户总数进一步下降至2.45亿,首次出现年度下降。目前,中国有线电视85%以上是数字信号,而2017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流失930万,总数减少到1.53亿,用户付费率下降到73.2%,即近30%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停止付费。

电视逐渐成为摆设,台湾省民和大陆观众都更喜欢看视频网站上的节目。这也是台湾电视收视率大不如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此外,大陆经济的飞跃,文化的包容,也让大陆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开放,视野更加开阔,有了看世界的眼光。相反,台湾省综艺节目则是一个比一个逊色。

「北上」是台湾省综艺未来发展趋势?

事实上,正如公众所看到的,当台湾省的综艺节目迅速衰落的时候,许多台湾电视人和港一样,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北上”似乎是他们在“台湾综合娱乐帝国”崩溃后的首选。

在过去的一年里,观众可以看到很多大陆综艺节目开始大量引进台湾省综艺制作人,甚至观众熟悉的“康熙三剑客”也频频出现在大陆综艺荧屏上。不少网友也嘲讽这是“大陆市场真的是钱多傻”。那么,我们来看看台湾电视人“北上”的记录。

“无业女青年”小s转战大陆后的第一档节目《饥渴的姐姐》年底破4.2亿;台省制作人詹任熊带领团队与爱奇艺合作的《大学生来了》,以3.9亿播放量收官;孙加盟文化,在成功推出《爱》,同样拥有2.5亿播放数据。

从数据上看,这些带有“台湾省基因”的线上综合成绩还不错。虽然这些综艺节目或多或少面临着“抄袭+轻微本土化”的抄袭问题,但可以看出,“台综”在登上大陆资本的巨帆后,正在呈现出新的面貌。今年,观众还将看到一批带有“台湾省基因”的大型网综与大陆合作。

“你绝对不能坐以待毙。自救之道,活下去。”孙此前曾在接受娱乐《独角兽》采访时谈到。他认为,大量台湾电视人“北上”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也是一种自救的方式。

死亡和来生!或许台湾省的综艺节目在经历了“黎明前的黑暗”之后,才会变得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890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