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经济圈

炒面粉2022-07-11  18

合肥都市圈的提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个规划已久的都市圈内,覆盖了合肥及周边多个地级市,包括六安、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以及安庆下辖的桐城。合肥都市圈是南京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之间的又一个都市圈。从地域上讲,与南京都市圈有部分重合,也与省里多年来提出的皖江城市带重合。

合肥都市圈的前景,目前只能说影响力非常有限,与当初的设想相差甚远。未来能有多大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合肥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省内姐妹城市的合作,甚至周边大都市对省内城市的吸引力。

首先,合肥都市圈目前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虽然这样会让很多网友不服气,但是要服气是客观事实,虚无缥缈恶心的吹嘘是没有意义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徽从合肥这样的二线大都市到四五线甚至县城这样的地级市,满街最多的店铺都是房产中介,手机里每天能接到的骚扰电话基本都是合肥高铁站旁的旺铺和地铁线旁的楼盘,这足以反映出安徽省的经济水平还不高,产业成果比较低。看看合肥周边的周边地区。虽然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夸张,号称全是农村,但除了所辖的县,周边的地级市真的看不出在合肥的推动下发展得有多好。

在安徽很多地级市看百度百科。几乎没有一个城市在介绍自己的区位优势时不强调靠近上海南京杭州和长三角。很少有城市特别强调自己离合肥近,几个同属于南京和合肥都市圈的城市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都把南京都市圈放在合肥都市圈前面。网络上频繁出现关于“惠晶”的文章和视频,不时打击合福都市圈的自信心。可见合肥都市圈对省内很多城市的吸引力真的不高。除了周边的一些县,有一小部分人整天梦想着分到合肥,然后增加工资,他们都在绞尽脑汁的在网上鼓噪区划调整。真正对这个都市圈有热情的县市真的很少。

合肥都市圈之所以在省内外不受待见,有人认为合肥一直很丑,占用了姐妹城市的资源,所以宁愿跟着南京也不买合肥的账。有人认为合肥发展不够好,所以影响力不够。所以安徽省要更加坚定地发展合肥,让合肥早日成为南京和武汉之间不可替代的第三城市,甚至超越南京和武汉。合肥有没有占用全省的资源,占用了多少资源,研究起来已经没有意义了。未来能否超越南京和武汉,只能看了。但不争的是,合肥多年来一直坚定不移地在全省发展。为了发展合肥,规划多年的皖江城市带发展缓慢,城市间没有形成城市带的迹象。拥有黄金水道的皖江城市带,直到今天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不得不说很遗憾,这个遗憾真的被一个跨时代的项目修复了。

虽然建设江淮引水工程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直接目的是什么大家都清楚。无论如何,随着这个项目的开工,合肥通江达海指日可待。长江沿岸没有港口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未来能有多大发展还有待观察。

其次,合肥都市圈的未来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如今,整个安徽都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很多城市都表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是安徽的机遇,也是合肥和合肥都市圈的机遇。合肥作为长三角的次核心,在未来几年到几十年内,如何通过不断的努力发展自己,扩大周边姐妹城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M型高铁枢纽虽然受到了质疑,但却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但是,除了合肥,相邻地级市之间的高铁还能继续完善吗?如果没有高铁,是否可以增加更多的普通铁路?毕竟安徽还有很多县整体上交通状况很差。M形的枢纽只是一个城市的遍地开花,大家都能发展交通才是硬道理。

以世界制造业大会为契机,能否给安徽带来更多的投资也很重要。要知道安徽经济发展之所以全面落后于江浙沪,是因为县域经济整体太差。虽然一些地级市的GDP产值或者人均产值还可以,但是皖西皖北为主的县域经济真的不敢恭维。如何加快安徽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安徽赶超长三角的基础。

总而言之,合肥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合肥都市圈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弱的。对于已经加入长三角的安徽省来说,如何在产业升级时代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地级市如何利用省内人才优势,主动引领产业升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高层建筑虽然是城市发展的外在形象,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标志。合肥都市圈的未来会怎样?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会怎样?安徽的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相关图片来自网络,惠能城意大利百科,聊历史地理,聊人文教育,看各种社会情况,聊地方发展。喜欢边肖文章的朋友欢迎喜欢并关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883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