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周王进一步衰落,战国七国各自实力远超周王室。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国相继称王,意味着自己的国家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和野心。诸侯国之所以称之为诸侯国,是因为他们的爵位一般都是侯爵,只有天子的王国才能称之为王侯爵位。汉、赵、魏三国建立时,纣王封为侯爵,楚封为子爵,齐封为侯爵,燕秦封为伯爵。
称王就是自己的国家不再受制于周王。春秋时期,楚国率先称王,虽然没有人承认楚国的皇家爵位。同样,春秋时期,各国强盛起来,逼着周王室给他们封爵,大诸侯国都得了公爵,叫诸侯国更合适。战国时期,公爵国要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也不过是皇室头衔。周王不可能给每个人一个皇家称号,所以大家互称国王,互相承认对方的王国地位。
战国末期,天下有九王,即七雄、宋国、周国。虽然大家都是王,但名义上还是敬纣王。会上,周王第一,战国七王还在向周王献殷勤。但是,周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出版《王书》和赞美列王。周成了各国的傀儡,叫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周存在的意义在于世界上有一个共有人。虽然天下人都不听共主的,但大家还是给他开出了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