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是中国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国的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12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该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消息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工程于2000年启动,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于2002年建成。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1.0正式版公布,北斗导航服务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共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份体系文件。
2017年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发射模式成功升空,标志着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SKYLAB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汽车、工业控制和消费应用的高质量多系统GNSS模块(北斗模块),定位精度高、超低功耗、体积小,支持多系统联合定位和单系统独立定位。
Sky的北斗定位模块是一套北斗 GPS定位功能的小型化模块,北斗模块,集成度高,功耗低,兼容接收GPS/BDS/GLONASS/伽利略卫星导航信号,可实现载体的实时定位、授时、测速等功能,非常适合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可以在拥有最大灵敏度的同时保持最低的系统功耗,内部Flash可以升级支持不同的应用;额外的前置LNA用于优化射频性能,易于与天线集成,前置SAW滤波器增强了抗干扰性能。注:刻录不同的程序,包括单北斗模块、单GLONASS模块、GPS+北斗模块、GPS+GLONASS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