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集《采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1926年2月至11月的10篇回顾性散文。前五篇在北京写,后五篇在厦门写。它最初发表在双月刊《莽原》上,总标题是《追忆似水年华》。集前加了小银和后记,改名为《采花夕拾》。《采花夕拾》中的散文主要是回忆作者青年时代的过往生活,深情地描写对老师和亲友的回忆,从特定的时代历史和生活侧面描述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揭示作者在特定阶段的人生道路和精神发展的独特内涵。《朝花夕拾》所写的人和事,往往充满了作家强烈的主观好恶,闪烁着现实社会批判的锋芒,达到了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有机统一。作品以清新舒展的笔调叙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描绘了作者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绘画,表达了对老师、朋友、亲人的真挚怀念。平淡无奇的叙述中蕴含着褒贬,简洁的描述彰显着是非之分。回忆与感受,抒情与批判和谐结合。往往一篇文章集叙述、写作、讨论、抒情于一炉,读来引人入胜。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通过对《百草园》和《三潭印月》两种不同人生的回忆和比较,展现了鲁迅童年时期热爱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性格,展示了鲁迅从小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聪明才智。同时揭露和批判了旧的封建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巨大危害。文章的风格是轻快的,诗意的,丰富的,深刻的。藤野先生和范爱农都是人们记忆中的著名作品。文章以客观描写人物为主,与表达作者个人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它既写出了传记文学的特点,又写出了抒情散文的韵致。此外,《阿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五撞》、《狗、猫、鼠》等都是思想丰富、艺术清新的佳作,《朝花夕拾》以清晰、朴实、亲切、自然、流畅、清新的笔法,表现了散文的开阖。用简单深刻的形象启迪人们对生活有更好的理解。《采花夕拾》为现代叙事抒情散文开辟了方向,对后世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选自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深受师生喜爱的保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