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第一次看《冰雪奇缘》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疑惑。
那时候我还在读书,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当时我并不觉得《放手》很震撼,反而觉得这是美国电影的正常运作。看完电影,我喜欢安娜。毕竟阳光是可爱的。鹅却发现艾尔莎更受欢迎,当时就很疑惑。但是电影《冰雪奇缘》并没有在我脑海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也没有深究。
六年后,我出来工作。听说《冰雪奇缘2》上映了,我又上网找资源重温了一遍《冰雪奇缘1》,终于解开了我六年前的疑惑。
这一次,终于到了艾尔莎!我感受到了她的痛苦。有些事情是长大了才真正明白的,尤其是从社会上走出来,被教导为人。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人终究是会吃亏的。虽然我对艾尔莎的痛苦有不同的原因,但正是“痛苦”让我和她产生了共鸣。
我没死,然后我去见了冰雪奇缘2。太好了,我完全掉进了艾尔莎的坑里...
艾尔莎是一个如此悲伤的角色。她是故事的主角,却是灰色调。她站在权力的巅峰,却活得如此卑微;她有强大的外在(魔力),但内心极度压抑痛苦。可以说,她是迪士尼童话王国里最接近“人类”的角色。人是复杂矛盾的动物,艾尔莎的人性设计也是复杂矛盾的。不像迪士尼过去的公主们(包括安娜)都有“乐观、坚强、勇敢”之类的完美角色,艾尔莎既不完美也不那么有教育意义(对孩子来说)。她不乐观,她抑郁;她不坚强,就会崩溃;她也不勇敢,她会逃跑的...你能在她身上看到的唯一正能量,可能就是舍己为人的善良。
这不是“人”吗?人无完人,谁也不能保证永远积极乐观坚强勇敢。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坚强勇敢,但是长大后我们发现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被动回避,崩溃,逃避都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我们也想像迪士尼公主一样乐观、坚强、勇敢、乐观,但有时候“臣妾做不到”!而艾尔莎则告诉你,你有权利不坚强,不勇敢,但不需要悲观。你不能改变你的环境,甚至你自己。至少你可以试着接受自己,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所以,就这样吧。
至于艾尔莎女王是独立的,她自己,不需要王子,等等。被很多人提到,当然也是她知名度的一个因素,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一个人物如此风靡全球,一定是因为有什么东西戳中了人心,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所以我个人认为艾尔莎身上的“人”味是让她走红的主要因素。
至于安娜,她是典型的童话人物,乐观、坚强、勇敢。即使在痛苦中,她不仅能迅速恢复自己做下一件正确的事,还能开导艾尔莎(你是上天的礼物)。这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这也是我在步入社会之前首先喜欢安娜的原因(但我觉得有点混乱,我以为安娜是给孩子看的,艾尔莎是给大人看的,但事实上,孩子们都很喜欢艾尔莎)。安娜的外在性格太耀眼了,观众第一眼就会喜欢。她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但完美的角色往往是扁平单一的,像一个高不可攀的神,缺乏“人”的共鸣点。艾尔莎则相反,她的性格是内在的,需要一些经历才能理解。她不完美也不耀眼。虽然她是一个“纸人”,但她更像一个真正的“人”。很多人都能在艾尔莎找到自己。每个人都可怜埃尔莎,但他们可怜自己。
这两个角色的戏外结果也正好印证了我的观点:安娜作为一个完美的童话人物,有着童话般的大团圆结局——爱情、事业、皇位、三丰收,应有尽有;艾尔莎在剧中除了所谓的“自由”(据说她早就被写死了),一无所有,却在戏外得到了全世界的爱。
我期待你的关注。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