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里,蝙蝠为什么是邪恶和恐怖化身?在中国文化什么形象?

西方世界里,蝙蝠为什么是邪恶和恐怖化身?在中国文化什么形象?,第1张

在世人眼中,蝙蝠总是笼罩在神秘之中,人类的恐惧来自于未知。蝙蝠喜欢黑暗的地方,生活在潮湿的洞穴里,或者废弃的矿井、旧教堂和树洞里。...

黑暗,恶意,诅咒,吸血,死亡...西方的各种邪恶和恐怖有一个共同的代言——蝙蝠。

蝙蝠在西方宗教界是邪恶的象征,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双重形象。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西方世界,黑蝙蝠是可怕的,黑暗和潮湿的,夜间活动。他们是可怕而邪恶的生物。西方神话中撒旦、吸血鬼、龙的出现都与蝙蝠相似。

蝙蝠喜黑喜夜的生活习性,或与早期西方人的创伤经历有关,从而引起潜意识的仇恨。比如吸血鬼,女巫等。都涉及到很多宗教问题。

1.蝙蝠和吸血鬼,吸血鬼的化身

吸血鬼和蝙蝠都生活在远离人类的黑暗世界里。都穿着黑色的长袍,害怕阳光,丑陋,黑色的獠牙,都是难以捉摸的夜行动物,黑暗而可怕的吸血物种。蝙蝠不知何故成了吸血鬼的邪恶化身。

吸血鬼是圣经中被上帝诅咒的邪恶生物。欧洲的教皇曾经正式宣布过吸血鬼的存在,教会神学是过去欧洲的权威,欧洲人更相信吸血鬼的理论。

根据《圣经》中的传说:

1.莉莉斯背弃了亚当,离开了伊甸园,然后和当地的恶魔在红海边生下了一个吸血鬼。

2.上帝选择了亚当的第二个儿子亚伯。长子应该出于嫉妒杀了亚伯。上帝诅咒的原因,成为吸血鬼,永不翻身。

19世纪,西方出现了狂热的吸血鬼文化。在中国,小蝙蝠躺不起跳进黄河。蝙蝠成了吸血鬼撕不掉的邪恶标签。

其实美洲也有吸血蝙蝠,但可以推测绑架蝙蝠和吸血鬼的事情应该发生在哥伦布之后。

2.蝙蝠和女巫的搭档。

女巫在西方,原本是指一种会使用巫术、魔法和咒语的女人,一种职业。女巫反对宗教。

教皇统治黑暗的中世纪(5-15世纪)近千年。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8次宗教军事行动),神话破灭,教会神权衰落,社会制度崩溃。教会需要加强神权的机会。

当时黑死病也吞噬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再加上战争和饥荒,恐慌和无助弥漫欧洲世界。

宗教、政治、社会矛盾失控,都需要一个出口。最后都把矛头指向了地位低的女巫。教会出版了一本《malleus maleficarum》来陷害女巫。

把蝙蝠和女巫联系在一起,把它们渲染成伙伴,是邪恶生物的一种憎恶,也是人类的一种异端。蝙蝠本身就令人恐惧和厌恶,所以女巫成为社会攻击的目标。

圣经上说,“女巫该死。人们必须用石头砸死他们,然后把罪恶的血倒在他们身上。”

为了抹黑女巫丑陋邪恶的形象,教会给女巫加上了所有邪恶的元素,蝙蝠又放下了枪。据教会称,女巫用蝙蝠、蜥蜴等食材熬制药汤。那时候女药师或者女医生都是被抹黑的。

于是,古代欧洲掀起了长达300年的猎巫运动(前几天写于边肖),导致数十万女性无辜死亡。欧洲不想提这段悲惨的历史。说到蝙蝠,很容易想到女巫,然后就涉及到这种可怕的创伤和罪恶。

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希伯来语(早期犹太人)也将蝙蝠归为“可憎之物”。

现在经常在影视文学中看到女巫出现的时候,神秘的蝙蝠经常出没其中,同样的黑色,同样的邪恶形象。

能留在天堂真的是福气!

中国文化蝙蝠形象的双色说的是实话,就蝙蝠来说比边肖丑,有夜行习性,全身黑色,有翅膀但没有毛,会飞但不是鸟。让人觉得亲切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都有点嫉妒蝙蝠。比如民间传言说蝙蝠是老鼠吃盐太多造成的。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布谷鸟和伯劳鸟生性凶猛,却在中国文化意象中感动了世界几千年。

鲁迅《谈蝙蝠》中提到:“蝙蝠虽是夜行动物,但在中国的名声还算不错。”

中国历来讲究祈福文化。蝙蝠的声音和祝福一样,改变了蝙蝠的生活。蝙蝠有倒挂的习性,被称为“伏道”。五只蝙蝠被称为“五福”。蝙蝠有一种略带红色的颜色,叫做“鸿福”。在古代,鹿和蝙蝠被画在一起,被称为“福禄”。

明清时期的蝙蝠文化。蝙蝠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瓷器、绘画和刺绣中。小沈阳大厦装饰有9999只蝙蝠,被称为“冰雹之乡”。

用谐音祈福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古人看来,蝙蝠飞到自家屋檐上可以带来祝福。

西方:bat英文Bat,俚语中“妓女”和“丑女”的意思。英语习语中很多含有蝙蝠,基本都是贬义的,比如be bats视力极差的...成语往往反映民族文化。

蝙蝠的确是神秘而神奇的物种。与动物和鸟类不同,它有如此特殊的生活习性。

蝙蝠有很强的免疫系统和DNA修复能力,携带病毒不计其数,但却潇洒自如。一般越小的动物,新陈代谢越强,生命周期越短,而蝙蝠能活30多年。吃盐少的老鼠只能活两三年。

西方世界是宗教文化,蝙蝠文化融入了吸血鬼、女巫、龙、撒旦等形象。在中国,蝙蝠的外形虽然不讨喜,但却有着美好的文化寓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807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