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地中海地图2022-07-11  49

我之前去见了一个老同事,

聊天,

他谈到前几天带着刚上中学的儿子,

我去了黄花岗公园,

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父子面对墓碑,一个个念着名字。

他说,像他的儿子一样,

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知道这些烈士的名字,

过去,他只知道一个烈士的名字:

写妻子书的林觉民。

其他烈士的名字在数字72中消失了。

据说在伟大的历史洪流中,

群众总是可悲地变成战争和灾难伤亡的统计数字,

冷数据一个接一个。

谁知道即使是英勇的殉道者,

经过时间的淘洗,人们只能记住它是一个群体形象。

72,难道不是一个冰冷的数据吗?

这个数据背后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有怎样的生活和选择?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下午五点半。

一群年轻人出现在喧闹的城市广州。

大家胳膊上缠白布,踩黑面树胶鞋。

腰间绑着炸药,手里拿着刀,直奔两广总督府。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120多名英勇的起义者,

有些当场被杀,有些被捕后被杀,

大部分在黄花岗墓地变成了一片黄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鸡公房

余培伦,四川内江人,出身富裕家庭。

他曾称自己为“世界的坏孩子”,表示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他的专长是制造炸弹。在他留学期间,

研究炸弹的意外爆炸吸引了日本警方,

并“牺牲”了右手的三根手指。

于培伦与汪精卫等人一起进京刺杀摄政王载沣。

计划曝光后,他侥幸逃脱,

笔名和尤分别是“盼光明”和“忧国难”的意思。

他在香港继续研制炸弹,被革命派称为“炸弹大王”。

黄花岗起义之前,起义的计划已经泄露,

清军在广州严密监视。

你想延期吗?革命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余培伦很生气,对起义领袖黄兴大言不惭:

这次起义倾注了海内外同胞的人力财力。

如果中途耽误了,不能再举行岂不是毁了革命?

革命总是要冒风险的,更不用说成功的希望了...

黄兴也很痛苦。过去许多起义都失败了。

革命者在海外筹款中的信用越来越差,

起义前后已经花费了10多万元用于筹款,

如果失败了,我们怎么面对资助革命的海外华人?

黄兴决定以个人的死亡来挽救革命的名誉。

他本可以在香港指挥起义,但他冲到了前线:

我不能再出去了,因为我在五羊城。

起义前夕,革命者阻止余培伦参加战斗。

革命也需要他继续制造炸弹,为革命储备有用的人才。

余培伦本人站出来反对说:

党内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人才。如果大家都留着以后用,谁来求现在?

当革命需要流血的时候,我应该是前驱!

起义时,他胸前带着一篮子炸弹向前走,

从州长办公室辞职后,他在街上战斗,他总是战斗在最前线。

最终筋疲力尽,他受伤被俘。

面对审判,他担心连累家人,至死都自称“王光明”。

三天后,“王光明”被杀,时年26岁。

▲余培伦

2在这次起义中,余培伦的真实身份是:

一个“选择阵线”,即敢死队成员。

黄兴、赵胜作为黄花岗起义的直接领导者,

从以往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依靠军队,共产党,

他们没有纪律,经常不服从命令。

因此,革命必须选择一支直接领导的起义队伍,

作为起义的先锋,这是“选锋”。

最初的选择是500,后来增加到800。

很多参加评选的年轻人都是海外华人。

黄花岗起义遇难者中,有86人的姓名可以考证。

其中至少有30人有华侨身份。

最小的才18岁,最大的52岁,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基本上都是风华正茂。

据说当时想回国革命的年轻人太多了。

只能抽签决定谁能回国参加起义。

越南华侨组织了30多人的敢死队,

因为乘船中途大雾,没能赶上黄花岗起义。

马来西亚华侨冯炳辉在起义前夕回国。

他妈妈得知儿子回国了,想让他回家见见。

他也想念他的母亲,但还是含泪给她写信,

他说他有重要任务,现在不能回去见你。

在信中,他附上了自己写的一首诗:

回想二十年前,我出生的这一天。

我很惭愧老恩没有举报,只因为报国是个错误。

他死时只有20岁,

我甚至还没见过我母亲最后一面。

黄花岗起义牺牲者中有华侨郭和余东雄,

最小的两个,一个19,一个18。

郭是的“第二代华侨”,土生土长的南洋人。

他一回到自己的祖国,就决心为之奋斗。

父亲想为他订婚,他对父亲说:

一个男人的野心失败了,为什么他的家庭也失败了?

父亲一再坚持只能勉强结婚,

婚后不久,他对妻子说:

我要去广州参加革命,此行成败未必一定。

如果你不幸失败了,不要太想念我,也请关心我的父亲!

然后和余东雄一起回国,两人都战死沙场。

余东雄15岁入团,死时才18岁。

当初因为年龄小,同盟会不允许他回国参加起义。

他再三请求才被批准。

▲余东雄

罗霍,原籍广东惠东,只身一人到南洋谋生。

离开妻儿十年。

起义前,妻子杨知道丈夫到了香港。

于是我带着儿子长途跋涉去看他。

罗霍没有时间陪他们,

他用仅有的一点钱打发走了十年未见的妻子和孩子,

我们甚至没有共度一晚。

老婆孩子走后,他觉得很难过,但又说不出来。

几天后,他悄悄来到广州参加起义。

他的左脚在战斗中受伤被俘。

罗忠火临刑前,还向清军官兵讲了革命宗旨。

官兵们惊叹不已。

在回家之前,他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认为自己会死的信念:

男运动员一技之长,耻于文弱书生。

愿血造天下,亚地局势美好。

他殉难后,妻儿靠着团里每月12元的抚恤金艰难度日。

▲罗忠火

黄花岗起义烈士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19世纪的“80后”。

看看这个列表——

钟繇生于1881年,秦冰生于1882年。

徐松根生于1883年,方圣东生于1886年。

余培伦生于1886年,林文生于1887年。

林觉民生于1887年,饶生于1888年...

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富有,

也有几个家境富裕的,是典型的“富二代”。

这些年轻人,他们的职业,还不错,

有老师,记者,医生,商人...

可以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

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有条件留在国内或国外,

过上好日子比底层的人强多了。

然而,正是这群知青没有被逼到绝路,

他成为晚清最早、最坚定的革命家。

他们努力生活,只是想改变这个社会,

为它做点什么,让它变得更好,

甚至不惜生命,不惜一切代价。

那个时代的知青都有着对整个国家的热情,

每个人都有这样坚定的信念。

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目睹国难,

我深感不安和内疚,经常提醒和鞭策自己:

我真的没有理由不前进;

我真的没有理由只为自己前进。

严歌苓1887年出生于广东惠州。

他过去是广州的一名医生。入团后,

回老家水东街开一家西药房,作为革命者的联络站。

黄花岗起义前,他负责搜寻、购买、储存、运输枪支弹药,被捕。

被囚禁后,一个革命者贿赂了狱警,去监狱探望他们。

两人一见面,颜振廷就小声对他说:

我觉得我是个革命者,只有杀头的份。

你们可以继续为起义运送枪支,我绝不会放弃一个人。

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可以去我的药房拿蓝色瓶子里的毒药。

我会笑着咽下去,从不皱眉以示野心。

颜廷被押解到广州,黄花岗起义后第二天,

他在总督府前被斩首,暴光三天。

三天后,潘大伟,一个不知名的革命者,名叫查里蒂,

收敛反对牺牲的总督府同志,以及颜真卿等人的尸体72具,

葬于广州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

青年革命家方圣东出生在福州的一个富裕家庭。

家里六个兄弟姐妹都入团了。

虽然家境殷实,但他生活节俭,以至于没人能看出他是个“富二代”。

当初他不在日本讨论回国参加起义的名单上。

但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告别妻子,从日本回国。

此时,他的儿子才两岁。

黄花岗起义的前一天,他给在广州的父亲和侄子写了最后两封信。

在他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写道:

祖国存亡危在旦夕,事不成,中国必然亡。

四千人死亡,没有一个;

事情办成了,就有4亿人出生,孩子就算死了也是幸福的。

只有大人爱孩子,所以孩子死了也不敢告诉。

但希望大人在国家大事上回归本心,不要伤害孩子的死,这是一大幸事。

一个人活着,不可能为强大祖国,让同胞幸福做出贡献。

然而,奋斗至死,却是一大乐事。

而为祖国而死,则恰到好处。

儿子六岁(指26岁),对家庭有应有的责任。

如果只有国家保护不了,那么一个人的财富也保护不了。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值得他的财富,他也必须死才能生存...

他在日本革命中成功了,我的家人都是新中国国民。

而且子子孙孙可以长生不老,就算死了也会死在地下。

写完遗书的第二天,他在起义中被几颗子弹打死。

后来,当黄兴向党报告起义时,

方圣东说,“如花之时,有勇往直前”。

▲方胜东

4有太多的年轻人,在如花的时候,勇于上战场。

那是一个不缺热血青年的时代。

甚至这次起义的两位领导人:

黄兴37岁,赵生30岁。

早就置生死于度外。

革命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混合物,

有些人参加革命是出于报效国家的理想,

有些人参加革命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成功。

因为有利可图,阿q也会革命,

但因为风险极高,先驱们也会造反革命。

黄花岗起义是凡人起义,

因为起义计划已经泄露,因为准备不充分,

所有的参与者,从黄兴教练到所有的选拔前线,

这个大家都知道。

当他们可以撤退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撤退;

他们没有避免牺牲,当他们不能牺牲的时候。

黄兴带头,起义中断了两根手指。

忍住痛苦,一路奋勇拼搏,

最终,我找回了我的生活,但我常常为死去的年轻精英感到遗憾。

坐在香港的赵胜听到了起义失败的消息。

沮丧和愤怒,他死于疾病。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纯粹的理想主义革命。

▲黄兴

参加起义的人都知道看不到中华民国的曙光,

但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唤醒这个古老的国家。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起义前夕,写了一封遗书,

每个人都理智地意识到他们之所以参加这场凡人起义,

不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胜利,而是为了唤起大家的斗志,

仅此而已。

如果这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年轻人,

他们早就意识到这场起义是一场失败的生意。

如果这是一群精致的革命者,

他们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广州,血流成河。

1911年4月24日晚,我在林觉民,

其他同伴睡下后,开始写他的遗书。

他一共写了三封遗书:

给长辈的信,给父亲的信,给妻子的信。

写《妻子书》时,他忍着巨大的悲痛,边写边哭。

他和妻子陈意映感情深厚,

我从来没有告诉她过去的革命,

如果你想为革命而死,永远和你爱的人在一起,

他的妻子怀孕了。她能承受这个巨大的打击吗?

▲剧照:林觉民被俘。

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林觉民试图说服妻子,

接受这个他选择的残酷结局。

他在信中写下了这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句子:

我爱你!就是我爱你,我就敢死!

自从遇见你,我就一直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而遍地红云,满街狼狗。能让多少人满意?

……

填满我的心去爱你,帮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去爱他们所爱,

所以我敢比你先死,不管你。

你的心,在悲伤哭泣的同时,也在为世界人民着想。

乐于牺牲我和你身体的福利,为天下所有的人谋求永恒的幸福。

他含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写信安慰妻子:

不要难过!不要难过!

完了,天亮了。

他把遗书托付给朋友,自费送给后代。

后来他义无反顾地坐船去了戒严的广州。

4月27日,林觉民出现在起义现场。

当他们一头扎进两广总督府时,等待他们的是,

一个准备好的衙门,退了一个空。

前方将士迅速撤出督察署,在与清军的巷战中,

林觉民腰部中弹,被俘。

在被监禁的几天里,他反抗绝食,最后被杀害。

25岁的生活,

变成黄花岗墓碑上凄凉的名字。

在他的身边,躺着71个同样年轻的生命。

它们是这个国家令人难忘的名字,

但是今天,他们被遗忘了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799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