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唱”创新与传统的兼容,青衣第一,无梅。
京剧梅派是以梅兰芳为大师的艺术流派。在京剧各大流派中算是受众最广,弟子众多的流派之一,在丹教各流派中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很多学担脚的京剧演员都是先学梅派打基础,在梅派的基础上哪个流派适合再学其他流派。可见梅派在担角的地位,几乎是一个贯穿所有艺术流派的京剧流派。
比如梅兰芳的学生张君秋,就是张派的弟子。张派艺术的很多唱法都有梅派的影子,然后还有程,一个程派。虽然青衣的唱法与梅派大相径庭,但资深戏迷都知道,程虽然也是名演员,但一开始也是梅兰芳的老师,所以梅派在关键时刻的地位相当于谭派的老学生地位。在关键时刻可以说“没有谭就没有生活”
新如旧,旧如新。
梅兰芳曾师从武陵仙子学校学习戏曲,后又师从“田童领袖”王瑶卿、陈德林学习戏曲。所以如果你听梅派和王派的戏曲,你会发现这两个流派的唱腔很像。这是因为梅兰芳当年随学戏,不仅教过梅兰芳,而且、商、成、荀四位名家都或多或少地给予过支持指导,所以被称为京剧界的“天王”。
梅兰芳是武陵仙女和王瑶卿的老师,但梅兰芳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因此,梅兰芳对他们的传统唱法有自己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激烈的,而是汩汩的。听梅兰芳唱法既是传统唱法,又不同于老戏,所以梅兰芳的唱法是基于传统而不是照搬。
“梅派”艺术的特点体现在不强调特色。梅兰芳创立的梅派,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继承前辈艺术家的基础上,走上了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学吴灵贤的戏,基本上都是孟凯青衣的京剧,还有学陈德林、王瑶卿等的。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梅兰芳不仅唱、念、做、打样样精通,而且在继承前人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剧流派——梅派。此外,她还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和舞台灯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创作。
自成一体,醇厚流畅。
梅兰芳的唱腔醇厚典雅,感情丰富含蓄。因为他的声音高、宽、清、圆、甜、脆,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功从不骄躁,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的气度,从不气馁。基本上他的唱法来源于传统唱法,但没有一个是照搬传统的。而是用自己的润色方式和节奏,将其变成一种具有梅派沉稳含蓄韵味的唱法,旋律优美流畅。
每部剧都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大量的新唱腔。它们悦耳动听,美观舒适,不以花俏的织法和奇特的变化取胜。但是,无论是柔美婉约的嗓音,还是昂扬激越的歌声,都是发自内心的感人肺腑。梅兰芳的声音清脆、爽朗、甜美、润泽、圆润,但最难得的是甜润、爽朗。甜而不广,只是声音一般好。梅的声音刚刚好宽。
梅兰芳精通旋律,五声组不用混。他的演唱风格,成名之后,可以说是不新不旧(传统)。其中“南梆子”唱法打破藩篱,是前人所未有的。此外,梅派戏剧大多以四声、南梆子、黄儿和西皮为主。如《贵妃醉酒》运用了梅派艺术的四音唱法,醇厚的玻璃展现了杨贵妃对皇帝的柔情而又不失贵妃身份,堪称佳作。
而且《霸王别姬》中的“望王”和“劝王”两段都是用梅派的南梆子唱法来表现的悲情。在流水唱段中更是别具特色,如青衣的流水唱腔婉转优美,如《贵妃醉酒》中的,还有一些流水唱腔勇猛,如《穆挂帅》唱出了穆披挂上阵杀敌的壮志豪情。
宁静而优雅。
说到底,梅派艺术是男旦的艺术。虽然现在女丹角色很多,但当年梅师傅创立的梅派,是男丹流派。所以男性在扮演女性的时候要注意分寸,所以在表演的时候不能太过妖媚,否则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比如一些反串演员的一些表演,真的很难受。你只是一个玩女人的男人。吃个零食捂着嘴真的是不能接受。
京剧演员最重要的是眼神要明亮,眼神要交流。这是京剧演员必备的基本功。但是现在,一些反串演员根本没有亮眼。因为她们总是眯着眼,所以她们认为眯着眼就能展现女性魅力。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反串艺术是另一种艺术形式,与京剧无关。
比如现在李玉刚的一些作品,唱的都是梅派的作品。比如《梨花颂》是梅葆玖先生(梅兰芳的第九子)根据梅派经典戏剧《太贞传》改编的京剧主题曲,是梅派的京腔歌曲。因此,《梨园赋》是梅派作品,而不是李玉刚的代表作。他只是翻唱,在没有梅老师同意和指导的情况下,在各个舞台上唱着赚着。
当然,现在喜欢梅派艺术的人很多,喜欢唱歌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但未经同意和引导,艺人从中牟利是大忌。而且李玉刚很多作品在唱腔和行为上都是模仿梅派的,但是他却学得不伦不类,很多人误以为他唱京剧,以为是梅派,这对观众是极大的误导!
除此之外,梅派的另一个特点是“雍容华贵”,这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图会在后续文章中详细介绍,但《唱法》中也有很多优雅的唱法,比如《生死恨》,用了很多组字和尾音,还有很多梅派独特的唱法。
兼容中西,变步不变形。
梅兰芳去世后,梅兰芳的第九子梅葆玖先生继承了梅派衣钵,发扬了梅派艺术。我前面说的《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是包九先生新编的京剧,配以西洋交响乐,以梅派唱腔为基础。还有梅派的交响版《贵妃醉酒》。西方交响乐的恢弘气势结合梅派优雅平和的演奏,真是视觉享受!
梅兰芳对梅派的定位是“动而不变形”。那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为我所用,但是京剧的唱腔和朗诵是改不了的。所以梅葆玖先生当年改编的时候就把伴奏改成了交响乐,按照传统的京剧艺术来表演,也就是说京剧可以换上外衣,但内核不能变。现在国外最流行的京剧表演是梅派,因为梅派的交响乐伴奏是京剧发展的一大创新,这在其他流派中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交响乐是西方人接受京胡比较快,因为交响乐是西方文化,外国人肯定会喜欢。还有一个是梅兰芳把京剧的作品大小谱改成了五线谱,为了方便世人了解京剧。这也为梅葆玖后来将梅戏融入交响乐伴奏创造了条件。
结语:梅派“唱出”了创新与传统的兼容。
梅派艺术的发展见证了京剧走向世界和国际化的过程。梅派艺术的创新之处在于梅兰芳先生不拘泥于传统唱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在新的基础上又听起来像旧的,可见其功力之深厚。其次,我们抛开民族排外,民族更是世界性的。我们把五线谱改成了五线谱,梅葆玖先生甚至还结合了西洋交响乐伴奏,增加了梅派京剧的恢弘气势。梅派的创新证明,我们需要兼容并包,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