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达梦想、热血、青春的励志题材上,体育题材远比硅谷企业家、穷小子白手起家成为一代富豪更过瘾。但由于题材本身的高门槛,没有特效和身段替身,普通演员很难展现出惊人的运动天赋。但过多的技术性假镜头会让动作变得夸张,进而降低电影的观赏性。所以这对于影视导演来说是一个矛盾而棘手的问题。
然而这部从一出生就被视为未来经典的电影《德鲁叔叔》却不同。它邀请了大量的篮球明星参与其中,所有的篮球动作都是真人拍摄。选手们玩得很开心,观众也很享受。更重要的是,这些名人堂和全明星球员,离开他们的主场来到大银幕,让球迷们看到了他们生活中搞笑的一面,非常新鲜。
在视觉体验上,导演查理斯·柊司并没有止步于炫目的球技,还在演员的妆容和发型上下足了功夫。与之前的《德鲁大叔》系列广告相比,该片在妆容特效上加入了特殊的倒置面具。这种改善是由于球员化妆拍摄的时间比广告中的长。有了模具,可以比原来的基布涂油色更透气,也更容易去除,同时也更容易让化妆师在上面“战斗”。
当然,除了服务于视觉体验,老年人特效化妆对提高故事的欣赏性也很有帮助。这些原本在NBA赛场上的老面孔,在特效化妆的加持下换成了一副苍老臃肿的模样,华丽的球技隐藏在表象之下。三分,扣篮,传球,转身,空接球,一切都很熟悉。这种外貌和动作的鲜明对比,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画面的观赏性和两极分化的戏剧张力。这样的设计远比玩家直接“素颜”出场有趣。
电影台词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为了考虑到玩家跨界表演的难度,导演只设定了剧情的大趋势和部分主线,其他大部分对话都是演员自由发挥。这启发了球员们的“垃圾话”能力,让语言变得犀利搞笑,也包含了一些NBA特有的包袱,比如库里扣篮,奥尼尔罚球等等。
另外,作为一部热血的体育电影,打鸡血的哲理台词肯定不会少:
“篮球就像呼吸。谁能忘记如何呼吸?”
“你不需要永远伟大,你只需要在这一刻伟大。”
“你不是因为老了才不玩,而是因为不玩才变老。”
“不敢出手,就永远不会得分。”
“忘记过去。向前看。人生总是需要目标和梦想的,哪怕只是一个白日梦。”
……
除了这些以篮球为中心的剧情,作为一部真正的美国商业片,自然要惊险搞笑。在丽莎·莱斯利、雷吉·米勒的小巷里飙车,在摇滚公园五号的夜店里跳舞,都是商业片的典型元素。虽然不惊艳,但这种“养人”的电影,只要能拍出来,就是成功的。
目前德鲁大叔有两个版本,原声版和中文翻译版。经过比较,我个人更倾向于中文版。因为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译制剧,《德鲁大叔》的台词翻译已经彻底本土化,并不是老式的美式翻译口音,甚至一些流行的网络用语都用得恰到好处,既搞笑又讨人喜欢。
在前半段的剧情中,很多喜剧包袱已经被翻译团队转化,让笑点更加本土化,不会再出现美式幽默听不懂的尴尬局面。这个绝对要赞。相反,原版中的中文字幕直译过多,不仅失去了台词原有的魅力,也让不明所以这个只看中文字幕的观众,无法透彻理解台词中的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这部汇集了众多NBA球星的篮球大电影,从技术动作上来说,值回观众的票价,其中蕴含的精神元素也很有启发性。篮球的意义,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兄弟情谊,团队友谊,团队荣誉和个人牺牲等。,都在电影中展现,让人感叹竞技体育的魅力,也让人对球员的篮球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