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处死的对错

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处死的对错,第1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刺杀国王路易十六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保皇党的势力。

事实上,路易十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国王。他是否杀人与大局无关。

但路易十六的存在是保皇党的一面旗帜,很多人会打着他的旗号去对抗革命军。

然后,如果你杀了路易十六,保皇党就会受到打击。连国王都不在了,你去保卫谁?

看看萨沙的文章。

路易十六死在自己设计的断头台上:论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

在古代欧洲,和中国一样,有很多死刑。法国,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所谓的暴力国家。自然不可能没有死刑。

法国的死刑很有意思,和中国的很不一样。

在中国,绞刑是一种刑法。在中国人看来,没有血,全是尸体。

曹操下令绞死吕布,这是一种宽大的行为。

法国恰恰相反。

法国的绞刑是针对臭名昭著的强盗、小偷、恶棍之类的,总之都是些下等人。原则上,上吊的人不会马上放下,但需要向公众展示一段时间。

小说《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伯爵在被囚禁多年后试图自杀,但他没有轻易上吊,而是选择慢慢饿死,因为上吊是一种屈辱的死法。

我们来谈谈斩首。在中国,砍头是公开的死刑,比较侮辱人。

例如,慈禧杀死肃顺时,只有肃顺被斩首,其他人都被毒死。

在法国,斩首是宽大的刑法,适用于有地位的人,尤其是贵族。

为什么?职业刽子手砍头干净利落,一刀砍头,人立马死。

萨沙让这里的每个人都恶心。你知道人被砍头后能清醒多久吗?

只有30秒。

一个医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被斩首后,他坚持眨眼。当刽子手数到30秒时,医生的头停止了闪烁。

换句话说,痛苦最长持续30秒,显然更善良。

但是,前提是刽子手有经验。如果遇到菜鸟或者临时起意,犯人就惨了。

法国的刽子手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收入丰厚但地位低下,而且往往是世袭的。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巴黎的一个大学生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女孩,他们偷偷尝了禁果。结果第二天,一个大男人冲进一个大学生家里,强迫他娶一个女孩,继承他的工作,否则就杀了他。这个人是女孩的父亲,是巴黎有名的刽子手。为什么欺负?因为刽子手的女儿本来就难嫁,失去童贞自然更难嫁。最后,大学生成了另一个刽子手。

即使你是职业刽子手,砍头也会出错。

砍头的时候,往往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砍头。例如,当苏格兰著名的荡妇女王玛丽一世被处死时,刽子手甚至斩首三次。

一个法国男爵因叛国罪被斩首时,临时充当刽子手的士兵连续砍了30多刀,没有砍下头颅。几个看死刑的贵女吓晕了,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也曾考虑过改善死刑。

法国大革命前,软弱而慷慨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决心改进斩首。

在一位支持废除死刑的医生Joseph Ignace Guillotin(制宪会议成员)的建议下,路易十六亲自参与设计,最终于1791年发明了机械化断头台。

经过动物和尸体的实验,断头台的效果非常好,路易十六本人也深感满意。

你知道,路易十六是著名的锁匠国王,他对机械非常感兴趣。

断头台是由德国工匠多皮亚斯·施密特设计的,路易十六本人也参与了改进。

一开始刀是横着地的长方形,砍头效果不太好。在路易十六的建议下,最后改为梯形。

断头台装有木棒来固定犯人的头。刀刃落下时落差两米多,保证了犯人的脖子能很快被割断。

同年,法国议会通过斩首作为唯一合法的死刑执行方式。

断头台在当时绝对是一种善举。如果一把重达40公斤的锋利刀片被切下,人头必定落地。不会发生犯人几十次斩首后生不如死的情况。

792年,一个犯了谋杀罪的强盗被送上断头台处死。强盗临死前甚至称赞国王,让他死得没有痛苦。

路易十六万万没想到的是,断头台大大提高了死刑的执行效果,让更多的人死去。

最初,一个刽子手一天最多可以处决两三个人。现在几个普通士兵一天就能轻松处决几十个人。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断头台开始忙碌起来。

短短三年,到1794年,至少有六万人死在断头台上,包括本文主角罗伯斯庇尔。

讽刺的是,路易十六死在自己设计的断头台上。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和旧贵族的冲突,人民只是被资产阶级剥削。

当时的资产阶级已经蓬勃发展壮大,但国家政权仍然操纵在没有实力和能力的贵族手中。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资产阶级必须与封建贵族争夺国家权力。懦弱的国王路易十六只是一个夹在中间的倒霉蛋,没人会买他的账。

无论是罗伯斯庇尔还是后来的拿破仑,自然不代表普通人的利益。之所以说他们好坏,希望把贵族都杀了,不是为了老百姓。

但客观上,老百姓通过革命提高了地位,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受打击的是,封建贵族只占死亡总数的十分之一,受打击最大的还是受打击最大的人。

路易十六的斩首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他的弟弟已经逃到比利时,随时可以继位)。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路易十六被送上了自己设计的断头台,最后死得很人道。当时据说处决国王的投票结果是361比360,支持死刑的票数只多一票。而这关键的1票居然来自路易十六的表弟,加入革命阵营的奥尔良公爵(绰号平等路易,自愿放弃贵族身份)!

有趣的是,因为他的儿子路易·菲利浦投奔了奥利的军队,奥尔良公爵也被送上断头台处死。

路易十六临死前的遗言是:我是无辜的,但我原谅你,希望上帝原谅我。我希望我的血能造福法国。

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断头台流传下来,直到1977年才被法国政府废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755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