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中的三毛是虚拟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三毛,是中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于1935年诞生的一个人生经历惨淡、饥寒交迫、屈辱贫穷、只有三毛的中国儿童形象。
《三毛流浪》创作于1947年,当年在《大公报》连载。他没有亲人,孤身一人,总是被欺负。他挣的钱还不够吃一顿饱饭,但他总是那么负责,一点也不反感。
作者用一支笔,几幅画,没有一个字,甚至没有一个符号,生动地展现了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凌、被羞辱、被践踏的悲惨遭遇。它不仅揭露了这个世界的冷酷、残忍、丑陋、欺诈和不公,更重要的是强烈地激发和感动了每一个善良的人的同情心!
故事讲述了苏北孤儿三毛的辛酸经历。在解放前的上海,故事讲的是一个叫三毛的流浪儿,从苏北农村来到上海谋生。她没有亲人,没有家,没有食物和衣服。吃广告用的浆糊,睡垃圾车,冬天身上套个破麻袋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纸,捡过烟头,帮别人推过人力车,也总是被欺负。他挣的钱还不够一顿饱饭,但他总是那么负责任,一点也不怨恨。只有同样命运的流浪儿童关心他,给他温暖。
漫画家张乐平,浙江海盐人,从事漫画创作60年。他塑造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享誉海外。深受大众好评,尤其是儿童喜欢他的“三毛”系列作品,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之父张乐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张乐平的美术学习完全靠自学。他的母亲擅长刺绣和剪纸,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老师。1923年,他在小学一位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人生第一部漫画——《一个人骗了五千块钱》,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时引起轰动。
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开始出现在上海报刊上,但当时还没有“三毛形象”系列。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用画笔积极参与抗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