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火的“聪明药”,你吃过吗?敢给你的孩子吃吗?

考前必火的“聪明药”,你吃过吗?敢给你的孩子吃吗?,第1张

电影《永不落幕》中主角只用一粒药丸就能在一个晚上写下数万字的奇幻NZT-48,甚至用它轻松登顶华尔街,让人心痒痒。

但在这些虚构的作品中,出现了能提高人智力的药物,欧美很多人也经常服用。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学生。据调查,美国大学约有11%的大学生服用“聪明药”,在常春藤大学(指美国东部八所大学的联盟,均为美国顶尖大学)等重点大学,这一比例更高,达到20%!

“聪明药”的起源一般是有明确用途的处方药,其流行类型也在不断变化。最早的所谓“聪明药”是吡拉西坦,是20世纪60年代由比利时一家制药公司研发的。

吡拉西坦能促进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的合成,增加脑内ATP ATP/ADP的比值,从而增加脑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吡拉西坦的分子结构

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脑外伤引起的健忘症和智力障碍。

当时人们认为,既然这种药可以恢复人的智力,那么对正常人也应该有效。其实确实有一些作用,服用的人会感觉大脑明显兴奋,增强记忆力。

但是,它的副作用不是那么可以忍受的,经常会引起皮疹、胃部不适和睡眠异常。

吡拉西坦能显著增强大脑血流量。

后来利他林占领了“聪明药”的市场,也能兴奋大脑。其药理是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多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

但利他林在结构和药理上与可卡因相似,成瘾性与苯丙胺相似。在可卡因成瘾的治疗中可以作为替代品,可卡因成瘾可以理解为一种快感很少的药物。

于是,利他林在“聪明药”界的地位很快丧失,也没有人因为提神而染上毒瘾。

现在欧美广泛流行的“聪明药”是莫达非尼,一种和大学生同龄的药。1994年才在法国上市,1998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嗜睡症。

最初,达芬尼只是一种针对轮班工作引起的嗜睡症或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药有神奇的提神效果,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很快流行起来。

虽然作为处方药监管,但其实要获得莫达非尼并不难,只要有处方的患者能多开些药,或者假装患者让医生开药。

由于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亚洲产每片仅1-5元),莫达非尼迅速在学生中流行起来。如今,非法使用莫达非尼的青少年人数已经超过了服用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的人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709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