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郭晓峰,吉沃努社青年成员。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有一段时间,它无法兼顾中国,错过了在中国攫取利益的最佳时机。当它打败西班牙,夺取菲律宾,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的时候,西方列强在中国租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已经达到高潮。
显然,中国的大国势力范围划分是排他性的。英国代理外交大臣鲍尔弗曾指出:“租借的土地必须给一些人,当一些人得到时,另一些人就会被排除在外。”美国政府也很清楚“分化中国”对他们在中国利益的威胁。因此,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了关于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和平等贸易机会的照会,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要求“利益均分”。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任命的国务卿约翰·海沃德实施的,因此也被称为“海沃德·约翰政策”。当时美国提出这样的政策,原因有三:第一,美国只有依靠在中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与其他大国竞争。19世纪末,美国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在军事上只是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国家军备不足以与其他列强抗衡。第二,美国担心外国势力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构筑壁垒,影响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甲午战争后,俄国依靠其介入报答廖的功勋,加紧了对满洲的控制。美国担心这会损害其在中国的利益。第三,列强的相互牵制和清政府的软弱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门户开放”政策以机会平等原则为核心,借助自由开放贸易原则,不仅为美国的经济扩张和发展不断寻求贸易机会,开拓国际市场空,也为其他大国和国家提供同样的机会。因此受到了列强的普遍欢迎,使列强在侵华步骤上暂时达成一致,避免了因列强在华利益冲突而导致大国间本已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可以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的一个里程碑。它以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不仅使其在中国获得利益,而且在列强侵华活动中扩大影响,加剧与中国其他列强的竞争。面对这些,腐败弱小的清政府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主权,只好采取“蔽体”、“以夷制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