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成都模仿北京。我有我的看法。
从58年前开始,成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第一代四川领导人,也被称为老红军的土八路,有着让后来者自愧不如的远见卓识。建了锦江饭店、锦江大会堂,建了人民南路。现在也是市区一条宽阔大气的马路。更让人佩服的是,人民南路当时把川药一分为二,决策者和设计者在人民南路下面做了一条下穿隧道,有车行道和人行道。现在还在用,是不是有点先例?然后我们开始修建环路,也就是现在的一环路。这条路修了大概60年。在中国是不是太早了?那时候成都的车很少,有点超前。然后是二环路,是90年代中期修建的。直到2000年左右,二环内都找不到出租车。2000年初,买一辆toto,在二环上开一辆酷炫的。2001年,全长85公里的成都环城通车。它需要散步,而且没有汽车。有半个月是免费的。直到川A免费上路后才经常涨。现在是成都最堵的环路。2002年,全长52公里的三环路通车,双向8条主干道,双向4条辅道。全速设计是免费的。成都的道路对外来车辆相对友好。成都人交了多年的五路一桥通行费,但对外地车辆没有限制。一大早就堵车,完全可以在早上6点前和晚上8点后禁止外地货车通行,可以减少堵车。从来没有人提起过。北京三环从1996年开始限制货车通行。当时外地进京的车已经开始收费了。第二轮有空的时候,你可能会走一会,但是第三轮不一定会上去。所以成都修五环是为了解决堵车问题,因为二环和三环是收费的,所以暂时不能分流。修五环是解决分流问题,不是学北京。成都有内环,一环,二环,二环半。可惜政府把民间的通俗叫法改成了中环,像双楠的龙腾路,老地方叫龙爪堰,龙爪大队,应该叫龙爪路。三环,三环半,然后环城三环,再五环,都在一环之内,就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因此拥有全国第二辆车,拥堵指数全国排名第14。交通先行。成都有一定的预见性,后面的路也是。现在在一个大城市,一条路修好了,没有车可以去了。太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