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设大学士、军机大臣,其职权有多大?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acome小说2022-07-09  20

文|格瓦拉同志

得益于清代大量的戏剧,很多人都知道大学士和军部尚书是清朝非常重要的官职,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他们的区别和具体职位。那么问题来了,清朝为什么要设置大学士和军部尚书,他们的职权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官职是多少?

学士一职虽然早在唐初就设立,实际权力很大,在宋元时期也有所传承,但本质上是宰相的兼职,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职位。直到明朝,它的性质才发生了变化。明太祖朱元璋杀了胡后,宣布不再设丞相,改由皇帝总揽全国政治。因为工作量太大,朱元璋开始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权力类似于私人秘书。

太祖朱元璋

起初,大学生的职级很低(正五级),没有实权,也没有纳入正式架构。明朝朱迪年间,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光、杨蓉等人被选入文远馆,并以大学生身份参与维护。于是,内阁制建立了,大学士的地位也提升了。仁宗在位时,大学士被赋予了为皇帝起草诏书的权力,以及指示和回答奏章的权力,因此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比以前更高。

到了明武宗年间,明朝已经形成了“四馆两亭”的结构,六名大学士开始担任各部大臣,共同参与维修工作,逐渐定制化。大学生的实权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等级最高的称为一、二等,有权起草法案(内阁代表皇帝批准大臣们的奏章,在票上写下起草意见,然后提交一份给皇帝裁决,称为“法案草案”),实际权力最大,相当于今天的宰相或宰相。

顺治皇帝画像

清朝入关后,沿袭明朝的制度,在朝廷设置大学士,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按照规定,在大学生的名字前,要加上堂馆所的名称。清入关之初,仍沿袭明代“四馆两阁”制度,设置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远阁、东阁六个大学士。乾隆年间改为“三堂三馆”(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英殿)

大学士在清代属于正一品官,经常担任各部大臣,负责起草诏令,为皇帝导答奏折,并肩负编纂史书或史志的任务,担任殿试的考官、阅官,权力很大。特殊情况下,个别省长、州长也会兼任大学生,但并不常见。

“掌管国事,颂圣旨,制定宪典,议大礼大政,决报与否。”见《清史稿》正史。

大学生傅恒

作为一个由满族建立的帝国,清朝皇帝非常关注民族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因此,每个厅堂或亭子都配备了一名满族和一名汉族大学士,以防止权臣独裁或某个民族的崛起。虽然不允许权力集中在一个大学士手中,但像明朝一样,大学士在各个会馆或亭台的等级也不尽相同。一般保和殿的大学士地位和权力最高,相当于今天的宰相或宰相。

内阁制虽然完备,但由于其复杂的行政体系和沟通渠道,以及国家与权力制衡的“副作用”,往往存在推诿、人浮于事等现象。因此,从康熙晚年开始,皇帝们开始设立其他机构,试图取代内阁权力,以达到让沟通渠道更加高效的目的。其中,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机构无疑是军部。

雍正帝的肖像

雍正七年(1727年),清廷准备对准噶尔汗国开战。为了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在隆宗门设置了军部(又称军部、丞相府),从内阁大学士、各部大臣、侍郎、满人亲属中选拔经验丰富、谨小慎微的人担任军部尚书(同时还设置了几架军机张静作为军部尚书的助手)。在雍正帝晚年,军部一度被废除,直到乾隆皇帝上台后才恢复,一直延续到清末。

起初,军部负责起草皇帝颁布的诏令,并参与预处理官员提交的奏折和文件,其中大部分涉及军事机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部门的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国家大政方针、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审理等事项都有他的参与。结果,他实际上已经被推上空内阁,成为中央权威。不过,军部虽然权力很大,但在性质上仍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中办主任,而不是宰相。

以奕劻为首的第一届内阁

宣彤三年五月(1911年),摄政王载沣在立宪议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宣布实行所谓的“责任内阁制”。结果,旧内阁和军事部门都被废除,由13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成立,清朝的奕劻王子是第一任总理。至此,曾经举足轻重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被废除,成为历史名词。

史料来源:《明史》、《清史稿》、《大清会书》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653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