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苦不苦

孔子的成就2022-07-09  12

谢谢你的邀请。看到这个问题,我有很多话想说。我也觉得说“农民的苦难”好像不太合适,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只好按题目回答。希望你能理解。

因为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情况不同,这个问题要分时代。建国后,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感到高兴,受到鼓舞,心存感激,大山万岁。起早贪黑,努力工作,按上级要求上缴公粮,大部分能够维持生存需要。

1958年,国家借鉴苏联模式,实行集体化制度,将农民的土地、牲畜、农具收归集体,成立人民公社,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禁止人口流动,包括年轻人结婚转移户籍;企业不能面向社会招聘。他们必须通过县劳动局招收有城镇户口的待业青年。农村出生的人定为农业户口,负责种地,没有其他诉求。农民成了井底之蛙,对城市工业一无所知。

为了证明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生产被夸大了。当时提出“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各地争卫星,亩产上万斤的新闻不断被刷新,猪变大象?政府正忙于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提供粮食支持。炼钢,挖河修路,转移农村劳动力,留下红薯不耕种,冻在地里,导致1959年的饥荒。拿农民的锅、树、砖搞城市建设,严重破坏了农村基础;全民皆兵,以社会为家,让农民失去了自主性。他们和军队一样,总是服从上级的调遣。况且他们没有报酬,又饿又累,让很多人浮肿,很多人饿死。

直到1962年纠正了错误,调整了政策,情况才有所好转。农民从常年挨饿变成了季节性挨饿。每年10月到春节收获红薯,四个月可以吃满。春天挖野菜,夏秋半干半疏。城市居民的食物供应基本得到满足。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和江青两个反党集团掀起了一场篡党夺权的政治斗争风暴,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物资供应再次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当时政治风暴激烈敏感,很多人对当时的物质困难并不在意。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整个国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缺陷,但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实事求是,修正错误,开拓进取,我们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645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