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死的距离有多远

创维遥控器2022-07-09  21

我们对死亡的定义正在改变。

心肺死亡

20世纪脑死亡概念出现之前,判断死亡的主要标准是没有脉搏,没有呼吸。以前检测心跳的方法缺乏足够的依据,并不总是有效的。

这导致了其他相当奇怪的标准。比如18世纪,用各种奇怪的方法来判定某人是否死亡。羽毛的抓痕,荨麻的刺痛,口腔里的尿液,脚趾甲的针刺,甚至是烟雾灌肠——如果你对这些没有反应,你就可以被宣布死亡。

18世纪的文献中也包含了气息赋予生命力的观点。例如,1791年的《年鉴》(由英国著名政治家、政治思想家伯克及其朋友创办)写道:“根据验尸官的报告,孩子的死亡是由于猫偷取了他的呼吸。”有趣的是,认为猫会偷吃婴儿气息的错误观念至今依然存在。在19世纪之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支撑意识的是“动物精神”,即大脑控制下的神经系统的流体泵送。后来发现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靠生物电维持的。

意大利著名医生和科学家路易吉·加尔瓦尼和他的弟子们进行实验,研究生命、死亡和神经传导之间的关系。在大批观众面前,他们试图让被处决的囚犯复活。当时这样的实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批评者认为,生与死应该掌握在上帝手中,而不是由人类决定。这场争论也为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提供了灵感。

当时,尽管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有了这些进步,但对脑死亡过程的研究尚未开展,对死亡的错误认定仍时有发生,于是出现了各种带有“逃生出口”的棺材设计,专门提供给那些害怕被活埋的人。

脑死亡

幸运的是,现在我们对心肺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科学认识,也有了有效的心肺复苏术。20世纪50年代发明旁路机(可以人工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后,死亡被定义为“脑死亡”——大脑停止运动。这个概念看起来很直白:没有大脑活动,没有脉搏,就意味着死亡。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现在我们知道,大脑活动不会立即停止,目前的测量方法如脑电图并不总是最终的。例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低温疗法来减缓他们的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大脑因缺氧而受损。虽然这些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但在监测过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可能会暂时完全停止运动,而活动量难以准确监测的脑干可能会继续工作,维持一些基本功能。

比如2011年就有一例,患者是一名55岁的男性,心脏骤停后被宣布脑死亡。病例报告是这样写的:“宣布脑死亡二十四小时后,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取器官时再次出现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这些功能是由脑干控制的。报道继续说道:“护理团队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向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做出恰当的解释。"

“我们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来确定大脑功能何时停止,何时不可逆。我们可以做得很好,但并不总是完美的,”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院的神经病学家亚当·韦伯说,他在现场目睹了病人的“重生”。“这份病理报告表明,一些因素会混淆我们的判断,让我们过于自信,或者暂时掩盖大脑功能仍然存在的事实。心脏骤停后,一切都变得模糊,难以确定。”

有时候,大脑活动的监测结果能否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也受管辖范围的影响。201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世界各地对脑死亡的认知和实践存在很大差异。”例如,2013年,13岁的贾希·麦克马斯(Jahi McMath)在加州一家医院接受了手术,手术失败后被宣布死亡。

然而,在生命维持装置期间,她的身体出现了反应迹象。后来,她被转移到新泽西州的一家医院,在那里,她被允许以宗教信仰为由避免拆除生命维持装置。因此,Jashi在加州被正式宣布死亡,而不是在新泽西州。

五年后的今天,乔希仍在使用生命支持设备,而神经科医生仍在讨论她的病情。贾的家人拍摄了50多段视频,声称这些视频可以证明她可以通过脚或手指的动作有意识地回答问题。然而,在贾是否应该被宣布脑死亡的问题上,对她的神经活动和神经结构的分析仍然不足以得出结论。

神经连接死亡

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永久性脑死亡也不足以作为死亡的标准。人体冷冻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如果人类的大脑被冷冻并保持完整,未来的科学进步可以使人复活。虽然这通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在醛稳定低温保存方面正在取得新的进展。

最近,一只猪的大脑被用这种方法冷冻保存,保存条件相当高,足以维持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对于多个大脑网络的交流至关重要,这些网络被认为保存着关于人类个性、记忆、感知和身份的重要信息。

人体冷冻学认为,大脑与思维密切相关:没有正常运转的大脑,就没有正常运转的思维。然而,基于信息论的新神经生物学方法更进一步,大胆地声称它可以精确地模拟大脑的连通性,从而以数字信息的形式保存思维。

根据这一观点,只有当维持记忆、性格和自我的神经联系消失时,人才会永久死亡。一种新的可能性为此奠定了基础:人类的连接体可以被完全扫描,转换成数字代码,然后“上传”到新的可用载体上。这种存在观主张以意识的存在作为生死的主要标准。

Carboncopies致力于创造独立于载体的意识。“目前,我们思考生存和死亡的方式与意识关系不大,”该组织的联合创始人、神经科学家兰德尔·科恩(Randal Koene)说。如果,在未来,我们和一个人工智能对话,并且知道它真的是有意识的(感知和智能),那么它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还是一个无生命的东西这个问题的意义有多大?我们一定要称之为生物吗?还是有意识的死东西?"

生与死之间的界限似乎从来都不清晰。目前,我们判断生死的标准是生物的大脑和心脏活动,但连接体和它所包含的关于意识的重要信息意味着数字时代的生死可能超越了这个标准。在未来,死亡的定义可能会越来越难。

翻译:阿波罗

校对:李莉

编辑:英仔

来源:连线

创造: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掘创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54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