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有那么多人吗

布衣传说2022-07-09  16

几乎所有的古代历史文献,在提到公元前260年爆发的秦与赵昌平之战时,都是说由于赵军统帅赵括只是纸上谈兵,战略战术完全失守,赵军被秦军打得溃不成军,走投无路,40万士兵全部被秦将田雷杀死(活埋)40万赵卒被活埋?这个惊人的数字可能被夸大了,或者根本不可信。今天,我试着对史料中揭示的线索进行辩驳。

首先我们来看看秦和赵的总实力。《战国策·秦策》曾提到秦国有“战车千辆,战将百万”,但也有史料说秦国在《韩非子》中有“名师百万”。赵的军队总人数,著名军事家苏秦曾在一篇政论文章中说,拥有“数十万甲,数千车,数千马”。这些数字模糊不清,不准确。常识告诉我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军队总数,必须从那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来推断。有学者根据史料透露的一些信息作出了一个判断:秦统一六国时期的总人口约为2000万。战国时期,相对弱小的赵国总人口约为223万。

历史上,战国时期各国都采取郡县制募兵制,15岁至60岁的健康成年男性都被强制服兵役。所以参照现代人口有机构成规律来判断:秦、赵总人口中排除女性,约有一半被排除在外,再排除男性人口中15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弱病残者,有近50%的人口不适合当兵。以此类推,长平之战之前,赵国应该有50万到60万人在军中服役。秦国士兵人数约150万。

秦和赵在漫长的战争中调动了多少军队?对于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先秦典籍都含糊其辞,没有提供准确的数字。但仔细分析,这场战争并没有到两国生死存亡的地步。既然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那么战争双方绝不会轻易赌上自己的全部生命。

史载,公元前262年,信陵君劝说王维不要帮助秦国攻打南朝鲜。他警告说,“如果韩国被摧毁,虎狼般的秦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魏而不是赵”。可见当时的秦和赵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对抗阶段。后来因为韩国为了寻求同盟的帮助,把上党郡让给了赵,贪心不足的秦觊觎上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他嘴里的肉被赵吞了,秦王恼羞成怒,导致了秦和赵昌平战争的突然爆发。

史载,260年前,秦国派大将王弼攻打上党,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昌平牵制。双方开始互相厮杀。可见这是一场普通的地盘之争,双方都没有必要倾国而出,不可能把自己的军队都招到长平来打。

但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春秋时期大得多。每次发生战争,各国都动员几万或者几十万的军队参战,甚至到了一战灭国的地步,但长平之战的起因只是为了争夺一个小小的上党郡,所以不能和其他大战役相比。

从赵的角度来看,战前几年,宰相田单对赵奢的“多多益善”很有看法。一场战争,赵奢“会损失几十万、二十万”,因为会导致精锐大量伤亡,“阻止百姓耕种”。由此可以推断,廉颇和接替他的赵括部署在长平的军队总数应该不超过20万,也就是赵所有男性青壮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比例,田地就荒废了,国家就不可持续。

战争一开始,秦国就派只有十品官阶的左嫔妃首领王弼出战,可见对这场战争并不重视。当时他(王弼)还不是有名的武将,秦王也不会把几十万精锐部队交给他指挥。但秦军是令六国闻风丧胆的铁血战士,军中人才辈出。无名之辈王弼能与戎马一生的老将廉颇作战,击败赵军,那么可以推断,秦军的兵力应该不会少于赵军,但是如果他死了就派30万人参战。

赵国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一些损失后,赵王曾经想“卷起铠甲跟从”,意思是要把全国所有的兵马都投入到与秦朝的殊死搏斗中去。后来大臣们都反对,放弃了。从反面可以看出,在战争初期,赵王并没有把所有的军队空送出国门,和廉颇一起去长平据秦。不然之后他怎么会有“一哄而上”的想法?在廉颇,与秦军发生了冲突,双方剑拔弩张。赵王自己骗自己用夸夸其谈的赵括代替了勇猛善战的廉颇,并没有增加兵力的迹象。好像还是当初和廉颇一起出去的那支(20万左右)部队。赵括一上台,就立即否定和抛弃了廉颇“固守,远拖秦军”的正确战术,进而在指挥上犯下了不可挽回的严重错误。最后,在赵括被包围的时候,赵和他的盟友楚、齐都曾派出援军,但都被秦军挡住了,这部分援军在进入长平的包围圈之前就被挡住了。当然,他们不会成为被杀害的目标。

当秦军得知王召用赵括代替廉颇后,便秘密派身经百战的武安君到长平去统治指挥秦军,并召回了久违的王弼。秦炎下令:“军中谁敢泄武安君之气,就斩谁。”。可见这是一次极为机密的易帅行动,秦军绝不会愚蠢到做出肆意与田雷联手支持长平的举动来打草惊蛇。更何况,未尝败绩的白起,有着“以少胜多,胜似神”的美誉;他擅长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在乎增兵。后来,赵军被田雷师包围,兵力有些捉襟见肘。秦王这才派河内郡(长平附近)十五岁以上的丁壮去增援,“保护赵的军队和粮草”。照此推理,长平之战秦军总兵力不应超过40万。

由于参加长平之战的赵军只有2000万,而秦军是4000万,所以40万赵军被活埋在田雷是值得怀疑的,或者至少你不能全信。

从战国行军打仗常识来看,长平之战后确实发生了士兵被杀于白坑的事情(这一点已经考古证实),但从来没有活埋过40万赵士兵。

身经百战,从没输过的白勤-齐,讨伐西方,杀人无数,素有“杀神”、“屠民”之称。打败了长平几乎空白的赵括和二十多万赵军。这不是什么稀罕事。他肆意屠杀赵军,活埋他——这应该是可信的;但他用40多万秦军包围并逼退了几乎同等数量的赵军,然后将他们全部活埋,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也不符合《孙子兵法》说的:“十招围之,五招攻之。”要包围歼灭敌人,兵力必须是敌人的十倍。长平之战,如果40万秦军真的能围攻同等数量的赵军46天,只有鬼才会相信。如果赵国的40万大军被包围,必须投入近百万的兵力(秦国的总兵力)才能达到目的。但根据史料记载,赵军确实被40万秦军包围,以此类推,战争中赵军的兵力应该远远少于。

因此,40万赵卒被活埋在的事实可能被后世的历史学家夸大或错误地记住了,所以我们不能全信。

先秦典籍《战国策》非常详细地记录了秦与赵昌平交战的过程,包括廉颇、白起、赵括、虞卿、平原君等。,但是关于40万赵军投降,被白起活埋的事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史料中提到,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获全胜,“大败史昭”,“大败赵军”,“十杀七八”...............................................................................................................................40万士兵没有被白起活埋似乎是历史事实,但在古战场昌平附近的省冤谷发现的无数白骨却在告诉世人,这里确实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既然没有杀死40万赵国士兵,那么如此大量的层层尸骨让人看起来胆战心惊是从哪里来的呢?好像是胜利后,田雷以粮草不可为由,以“赵屡死”为由,活埋了一部分赵军的死穴,但数字并没有40万那么夸张。杀40万士兵?挖坑的土方量有多大?以当时简陋的工具,几天时间几乎不可能完成。

而且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并没有恢复元气,反而取得了两次大捷。可见,40万赵兵被秦军活埋,似乎并不真实。

史载,次年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大举进攻赵国,用兵数量“翻倍”。虽然赵国的首都邯郸一度被围困,但在魏国和楚国援军的帮助下,赵军奇迹般地击退了咄咄逼人的秦军。万不得已,秦王只好叫上“吧唧!gen 22:10田雷要掌管他的军队,田雷宁死不屈。这是为什么呢?本来白起认为赵军虽然被长平打败了,但还保持着相当的实力,远不是灭赵的最佳时机。后来,田雷被秦王剥夺了官职,被迫自杀。白起死后,秦王一意孤行,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赵国。结果,秦军又一次被赵军干净利落地打败,“充负弩,战而不惧”,而且“拂袖而去”。秦军被赵军打得血流成河。士兵们又惊又怕,慌慌张张地回去了。

后来,老将廉颇还指挥赵军故意击败了正在进行侵略的60万严俊。

以上事实说明,长平之战给赵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失败是事实,但并没有白白牺牲40万人。如果40万赵国士兵被困,那么中国78%的青壮年人口将化为乌有。赵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神奇地迅速康复并再次战斗以击败强敌的?

在史料记载的战争中,很多胜负数字都被大大夸大了。文献上说“破贼文书,旧者十”就是证明。只杀了一个敌人不奇怪,功德簿上却杀了十个敌人。以此来解释长平之战,再联想到秦国兵役制中“取首功”的规定,就可以判断所谓坑杀四十万赵国士兵的说法并不属实,甚至有虚报战功之嫌。这可能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是田雷等人为了夸大战功而发明的。当然,长平之战后,被秦军杀死的赵军阵亡将士人数不详,但也从未达到40万这个令人恐惧的数字。然而,这一令人震惊的历史悲剧却真实上演了。虽然陷坑人数有些夸张,但也不能完全否定。

原创作品仅供参考。欢迎讨论抄袭。

插图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41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