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图腾的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中华民族图腾的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第1张

虽然我们知道“龙”是虚构的,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猛兽。但是,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否认他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华民族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和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和骨髓,与每一个中国人融为一体。

龙图腾的形成过程1。什么是图腾和图腾崇拜?

当我们的祖先选择一个特定的物种作为祭祀和崇拜的对象时,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后人会把这种行为和过程称为“图腾崇拜”。

图腾来源于美国印第安人吉布瓦的当地语言词汇,意为“他的同族”。在原始人看来,这个部落的诞生源于自然界中的一个特定物种。简单来说,原始人认为这个特殊的物种是他们部落的祖先,或者有血缘关系,可以通过祭祀得到他们的祝福。所以,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

图腾的出现对原始部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和密切血缘关系,团结群体,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社会组织,区分其他部落。

2.龙图腾的形成

据考证,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崇拜源于生殖崇拜。

原始时代,生活环境恶劣。不仅人类的平均寿命低,而且新生儿死亡率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口限制,部落很难强大。在长期的采摘活动中,祖先们发现自然界中的鱼和青蛙具有极强的繁殖力,每次都能产下无数后代。

因此,先民们相信鱼蛙身上一定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他们渴望通过祭祀将旺盛的繁殖力转化到自己身上,从而增加人口,使部落更加强大。这种欲望不仅体现在许多出土的陶器纹饰上,也体现在造人的女娲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Wa其实来源于青蛙。鱼蛙崇拜代表了早期母系氏族时期人类生殖图腾的崇拜。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男性逐渐掌握领导权的开始,蛇图腾是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的视觉符号。它是蛇的男性根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砖中,先民女娲和伏羲都被画成两条尾巴混在一起的蛇。随着伏的出现,蛇图腾开始占据社会信仰的主流。

最能反映原始部落生活的《山海经》一书,以及后世流传的其他文献都是这样记载的:女娲、伏羲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始祖,“女娲,古代女神,蛇脸蛇身,一日七十变。人民的世界...生了伏羲...一条蛇的身体。”不仅是这两条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基本都是“人头蛇身”。《山海经》虽仍有“贴人面”、“鸟面”,但大多仍是“人头蛇”。

关于蛇图腾崇拜,中西方有一些不同。在西方,蛇是邪恶、恐怖和罪恶的象征,直到现在他们仍然这么认为。中国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的蛇图腾崇拜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就被龙图腾取代了。

闻一多最早提出“龙图腾”说。他在《傅拷》中说:

龙是一种虚拟生物,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因为它是许多不同图腾的综合体。是蛇图腾融合同化了很多弱单位的结果。

即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象征,“龙”是由蛇和各种动物的部分组成的。像有角的鹿,牛头,虾眼,驴嘴,蛇腹,鱼鳞,凤脚,人面,象耳。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龙的形象是蛇头,说明在原始社会后期,以蛇为图腾的中国部落征服了其他氏族,形成了强大的氏族联盟,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元素,升华为新的图腾形象,从而完成了一个图腾——龙,这是生活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人类共同崇拜的图腾,以蛇为主体但现实中并不存在。

龙的形象终于确立了。从最早的生殖崇拜到蛇崇拜,再随着部落的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的图腾特征而形成。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龙的身体越来越漂亮,能力越来越强。他飞的时候,龙在天上;他倒下的时候,龙在田里;他下水的时候,潜龙是不用的;而且他很神秘,龙见首不见尾。就这样,我们开始有了一个骄傲的称号“龙的传人”。

龙图腾的文化内涵应该说“龙的传人”的出现和延续不是偶然的,龙的图腾崇拜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1.一个图腾从蛇变成龙的过程,体现了民族的日益强大。

早期的龙,如辽宁喀左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猪龙,形态原始,在地上爬行。他们既没有角也没有脚,但他们已经有了龙的躯干和脊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龙的形象和观念开始趋同。经过夏、商、东周、春秋、战国的丰富融合,龙的形象在秦汉时期基本确定。

这个“基本”的意思有两层意思。第一,它形成了龙的元素、框架和风格;第二,龙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它并没有停留在秦汉时期的基本形态,此后的每个朝代都在不断地演变、加减、发展,直到现在。

2.“龙”图腾是民族融合的产物,龙图腾的演变实际上是民族历史演变的体现。

龙图腾的形成有两层含义,即以蛇图腾氏族为核心的强大集团吸收了中国其他动物图腾集团,以及以蛇图腾崇拜为主要因素的几个氏族集团的融合,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早期历史。龙的不同元素的集合,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和融合导致的中华民族数量的增加和疆域的扩大,更代表着不同图腾民族先进文化的融合和积淀。

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心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包容性和辩论性。而且以龙图腾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精神,始终贯穿五千年文明史。它支撑着中华儿女和平包容的心态和蓬勃向上的胸怀,用龙的精神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3.龙图腾从无到有的强大创造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杰出才能和智慧。

世界上没有龙这种生物。龙是一个有创意的多元构图,但必须有一个原型,一个思维的催化剂。仅仅靠暂时闭上眼睛做白日梦是创造不出来的。各种动植物,自然的想象和生活环境激发了我们祖先的灵感和创造。蛇类繁殖能力强,行动迅速凶猛,具有蜕皮再生的特点。鹿旺盛的奔跑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马速度快,不屈不挠,勇敢而机警;老虎擅长奔跑,顽强的生存本能;鹰的蓬勃勇敢的进取精神;鱼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等都有助于它们身体的某一部分与龙本身的图腾趋同。

世界上的生物涵盖了陆地上奔跑、空飞翔、水中游泳等各种充满活力的生物,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先民对生殖生存和发展的热切渴望和追求。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能够将这些生物的优质特性融为一体,于是就产生了雄伟美丽的神兽——龙,这充分体现了他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龙的形象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先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龙是神秘的,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认识。龙的姿态多变,妙不可言。人们把龙视为超越自然本体的力量,象征吉祥安康,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习俗。放眼天下,只要是华夏的血脉,龙的形象都是繁花似锦,心中都是明月。在中国,龙还代表着吉祥、威严、力量、繁荣、美丽和力量,是生命力的象征。

4.龙图腾是中华血脉大融合的产物,是国家富强、人民团结的心声。

从龙图腾形象的演变来看,反映了中华民族各个分支求同存异的共同心理,以及中华民族与兄弟民族的逐渐融合。无论是战争导致的强大民族与弱小民族的兼容,还是几个民族的交汇与迁徙,龙图腾是结合点和融合点,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中国人,虽然民族不同,但不分国界、不分南北,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这充分说明龙图腾崇拜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同根同源、共同祖先的中华各民族的民族共识。

总之,图腾表面上是物,实际上是神,是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体现。图腾的演变是一种文化史的进步,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过程。贯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线是儒道互补。儒道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两个学派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世间万物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融为一体。而且这种融合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战乱灾难,荣辱苦难,也是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

龙图腾本身的演变,反映了万物融合,以及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和平、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龙飞进大地,腾云驾雾,播撒云雨,直至风调雨顺,人长寿的行为,正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精神的体现。

我们现在坚持《龙的传人》的意义在于,龙的图腾代代相传。表面上看,很多部落的图腾都聚集在龙蛇图腾下,但并没有改变龙的主干。这一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追求,以及与其他不同文化追求相对独立的关系。其他文化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影响中华民族文化,而不能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所以直到现在,我们有着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

坚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地位,复兴中华民族,应该是今天坚持中华民族龙图腾文化最重要的意义,这就是龙的传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532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