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dilaks2022-07-08  13

新加坡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人口约5612253人。这个数字比香港的1106.34平方公里、740.98万人还要小。可以说新加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弹丸之地,但客观来说,在同等规模的国家中,新加坡可以算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的统计:新加坡的GDP总量约为3239.07亿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7位,人均GDP为57714美元,居世界第八位。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的人类发展指数高达0.925,全球排名第11;全球竞争力仅次于瑞士,位居世界第二。新加坡现役总兵力约7.16万人:陆军5万人,编成3个混编师(各有2个步兵旅、1个机械化旅、1个侦察营、1个炮兵营、1个高射炮营、1个工兵营)、1个快速反应师(3个步兵旅)、1个机械化旅;海军9000人空陆军13500人。还有35万预备役部队。新加坡装备了35艘各型舰艇,210多架各型飞机,豹2A4、百夫长等战车,重炮、导弹、轻武器。新加坡的军事研发能力强大——新加坡的战车和装甲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量达到2000辆。可以说,新加坡的军事实力虽然不算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军事强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加坡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同等规模独立国防体系的国家。新加坡的军队甚至走出国门,被派驻海外:澳大利亚230人,法国200人,美国250人,中国台湾省3个训练营,泰国1个训练营,联合国驻东帝汶维和部队24人。从表面上看,新加坡现役军队只有7.16万人,但考虑到新加坡总人口超过500万,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换算,中国应该有2000万军队。在战时,新加坡可以在48小时内组织27万精锐部队,并在两周内将军队扩充至50万,与邻国马来西亚基本持平。新加坡不仅从美国和法国购买了数百架最先进的战斗机,还从瑞典、法国和德国引进了数艘千吨级军舰和潜艇,从德国和英国进口了千余辆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同时,新加坡自身的军事RD能力也很强:新加坡的战车和装甲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数量达到了2000辆。

新加坡的繁荣首先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成为掌控国际贸易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节点。需要注意的是,马六甲海峡是公海。原来,世界各国的船只经过新加坡时,不需要向新加坡支付一分钱。然而,新加坡却在这条国际黄金水道边上建起了世界第二大货运码头。如果过往船只只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自然不用向新加坡交钱,但如果要享受新加坡码头提供的各种服务,就要另付价钱。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加坡正是凭借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世界一流的服务,为全世界的船舶提供转口贸易的平台,从而大赚一笔。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新加坡拥有东南亚最大的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世界最大的燃料供应港。新加坡通过200多条航线与世界上600多个港口相连。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也是亚洲主要的转口港之一,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二,燃料销售额居世界第一。但是单纯的地理优势不足以让新加坡有今天的繁华,因为新加坡的地理结构也有缺陷:由60个小岛组成的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北京的1/23。在这片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资源少之又少,连淡水都要从马来亚柔佛进口。可以说,新加坡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也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在1963年9月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选择加入马来西亚。然而,从一开始,这个联盟就埋下了分离的种子:新独立的马来亚合众国是一个多种族社会——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主要是华人和印度人)几乎平分秋色。新加坡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组成,其中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4.2%。一旦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将直接改变马来西亚的民族结构。本来新马两国的民族矛盾就比较尖锐,而两地的党派矛盾又进一步刺激了双方的对立:马来西亚的独立是通过东姑·阿卜杜拉曼领导的UMNO的斗争实现的,因此UMNO成为独立后马来西亚的执政党;新加坡的执政党是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1963年,由UMNO、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州选举。然而,联盟党没有增加一个席位,甚至连原来的三个选区都被人民行动党抢占了。起初,马来西亚出现了针锋相对的“马来人至上”和反种族主义的呼声,随后新加坡商人指责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没有给予他们与其他州同等的权利。马来西亚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税收从40%提高到60%,并指责新加坡华人与中国秘密沟通。这时,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卜杜勒·拉赫曼看到该国的种族冲突似乎正在加剧。为了维持马来人对国家的统治,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宪法修正案,以126票赞成,零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很被动,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事实上,新加坡并不愿意这样做——李光耀在回忆录中痛心地提到,在新马正式宣布分家的那一天,他觉得马来人抛弃新加坡就像与妻子离婚一样。新加坡独立不是独立的选择,而是被马来西亚排挤的结果。独立之初,新加坡是一个潮湿、混乱、极度不安分的岛屿,黑社会势力猖獗,妓女、毒品泛滥。大多数人住在简单的棚子或茅草房里,卫生条件差,教育水平落后,没有统一的文化和语言...当时新加坡面临着一个危害非常大的社会公害:新加坡开埠以来,蜂拥至此的移民成立了各种秘密社团。由于当时法制的缺失,普通百姓为了生计往往选择依附于这些黑帮组织——行话叫“拜码头”。这些帮派组织不时发生暴力冲突,一时间,帮派组织的暴力犯罪行为成为困扰新加坡社会的首要顽疾。在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的早期移民中,男性占绝对多数,导致新加坡出现光棍遍地的现象。这些光棍也有生理需求,催生了拐卖妇女、强迫卖淫的黑市。当时,抢劫、盗窃、吸毒等犯罪在新加坡和卖淫一样普遍。

事实上,早在新加坡独立前的1959年,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就整顿了色情等社会公害。在整风的过程中,李光耀和他的追随者们很快发现了新加坡麻烦的症结所在——法治意识的缺失: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当时是一个像旧中国一样的人类社会,但不是法治社会,特权阶层与官员相互包庇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种黑手党组织通过贿赂官员获得政治保护。事实上,在李光耀之前,英国殖民时期也曾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卖淫等社会公害。但由于帮派和官场的人情关系错综复杂,每一次打击都像风一样——刮的时候声势浩大,风头一过就虎头蛇尾。李光耀决心把新加坡的发展寄托在法制的规范上,严格杜绝一切私人拉客。新加坡首席大法官在1960年春节对高等法院的讲话中对全体新加坡人说,“在新加坡,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新加坡的法律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就连李光耀自己也声称:“新加坡的法律起初让人无法接受,但我们做到了人人平等,所以我们很快成为了法制社会的典范。”李光耀要求自己和他的政府为人民树立榜样:新加坡第一夫人柯玉珠管理的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受雇会计师被发现做假账,依法被判6年监禁。一名新加坡高级警官在禁猎区射杀了一只鸟,但被一名年轻警察抓住了。结果,这名高级警官被送上法庭,并在报纸上发表。新加坡的鞭刑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违反人权的落后制度。但由于新加坡的议会一直坚持保留这一刑罚,所以无论是谁被法院鞭笞,即使他愿意损失更多的钱去坐牢,也无法使自己免于鞭笞。1993年,一名18岁的美国男孩在新加坡被判鞭刑。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亲自向新加坡求情。此时,李光耀虽然不再是新加坡总理,但他仍然对新加坡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坚持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不应享有特权,即使是美国总统的恳求也不能免除这个美国男孩的鞭刑,否则对在新加坡被鞭刑的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执法者本身必须保持高度的廉洁。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李光耀告诫所有内阁成员:“我不敢说今天的内阁政府能否在5年任期内带领新加坡人民取得辉煌成就,但我要求你们诚实、公正、民主。谁要是在这方面有什么问题,政府是不能原谅他的……”李光耀执政的第二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了《防止腐败法》,并根据该法案成立了新加坡腐败调查局。李光耀就任新加坡总理后,把父母和兄弟叫到身边,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他们不要指望得到他的特殊照顾。他们应该像普通人一样要求自己。李光耀的父亲李劲堃还在传统人类社会的心目中——在他看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李光耀并不仅仅因为成为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就给予他的家族哪怕一点点特权,以至于李劲堃认为他的儿子完全没有家族情怀。1986年11月,李光耀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内阁中最得力的干部——国家发展部长郑章远被国家腐败调查局查出有经济问题。虽然李光耀与郑章远有几十年的私交,虽然李光耀非常欣赏郑章远的实干能力,虽然新加坡需要这样的实干家,但郑章远违法是不争的事实。李光耀决定以铁腕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郑章远知道自己没有生还的希望,他不想站在审判席上,这毁了他一生的荣誉。他选择了自杀。他在给李光耀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我应该为这一不幸事件负全责。作为一个正直的东方绅士,我应该为我的错误接受最严厉的惩罚。...... "李光耀收到这封信后忍不住哭了。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新加坡、丹麦和新西兰在2010年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中并列第一。

在加强政府内部廉政建设的同时,新加坡的经济和民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改善新加坡人的住房状况,新加坡政府强制实行公积金制度——新加坡所有员工,无论工资多少,都要每月缴纳工资的5%作为公积金,雇主也要每月缴纳工资的5%作为员工的公积金。这一比例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同时,新加坡规定,如果雇主不缴纳,公积金局会先通知成员,然后强制雇主缴纳。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已经实施了近30年。历经10次修改,不断完善。公积金不仅用于住房,还用于医疗和社保,从中受益匪浅。很多人从被迫执行公积金制度变成了自觉行动。1961年,新加坡政府建立裕廊工业区,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区域占地70平方公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土高科技制造企业。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新加坡政府还将新加坡东北部划分为新兴产业区和无污染工业区。西南海岸、裕廊岛和茂广岛被指定为港口和重工业地区;中心区是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在此期间,发达国家大力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自1964年起,新加坡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到目前为止,超过80%的新加坡公民住在政府建造的房子里,而其余20%的居民住在房地产和私人公寓里。全国住房拥有率达到90.5%,人均寿命82.5岁。15岁以上公民的识字率为96.7%。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23名医生,共有床位1.2万张。每千人拥有私家车110辆,移动电话普及率148%,家用电脑拥有率81%,互联网普及率77.7%。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因此被誉为花园城市。新加坡反腐成效显著,排名全球前六,亚洲第一。1984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医疗储蓄计划:规定每个员工每月将工资的6%-8%存入银行,设立个人医疗储蓄账户。这一计划为每个居民提供了即时支付,但不足以完全支付重病患者的所有医疗费用。贫困家庭可免除医疗费用或享受政府其他医疗补贴。一个住在政府办的C级医院的病人,只需要支付15%的医疗费用。完全没有支付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或全额免除。60岁以上的人只需支付公立医院门诊费和药费的一半。从1968年到1988年的20年间,新加坡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加坡不再是一个以转口贸易为经济支柱的国家,而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新加坡也大力发展金融业,致力于把自己建设成为亚洲的瑞士。到20世纪80年代,114家外国银行在新加坡开业,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与香港并列的另一个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于1985年5月发展金融期货市场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芝加哥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期货市场。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可能排不上第一,但城市建设绝对排第一——这从“花园城市”的称号就不难看出。事实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位于今天新加坡市中心的新加坡河和加朗河流域的21000名居民将他们的排泄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中,上游的610个农场和附近的造船厂也将污水排入河中。为此,新加坡制定了10年河道疏浚计划和“城市花园行动”。到1983年,新加坡已经种植了450万棵树。然而,今年种植的树木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28%。原因是新加坡所有可用于绿化的空土地基本都被利用了,没有多余的空土地来种树。1991年,新加坡政府设立专项医疗基金,帮助低收入人群支付医疗费用,从而确保每个新加坡人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政府最初提供2亿新元,然后每年汇款1亿新元,1995年达到6亿新元。该基金主要用于补贴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低收入人群因大病住院,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到1995年,该基金已向87000名低收入患者提供了2300万新元的资助,99%的申请人获得批准。与此同时,新加坡人均收入达到18025美元。要知道,这是20多年前的90年代中期。此时,新加坡已经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亚洲新兴国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17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