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都懒

为什么聪明人都懒,第1张

在日常生活中,懒惰是一个贬义词,一般不与我们的认知智能挂钩。对于懒惰的人,我们总是会排斥和厌恶他们,因为懒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无法取得成功的原罪,也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不负责的体现。

为什么聪明人都懒,第2张

很多时候,我们认知中的懒惰,就是那个每天吃等死,没有任何贡献的人。这种懒惰是显性的、可观察的,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懒惰”是隐性的。这种“懒”可以理解为能量消耗少。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一个人的能量消耗比常人少,那不是应该是越蠢的人消耗的能量越少吗?聪明的人倾向于消耗更多的能量,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事情要考虑。

然而,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事实上,越聪明的人越懒。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看似有悖常理的结论是怎么来的。

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的“认知需求”研究:聪明的大脑是“懒惰的”

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做了一项“认知需求”研究,60名大学生被选中进行对照实验。

其中30个是爱思考的人,剩下的一半是不爱思考的人。这项研究持续了一周,这60名受试者被要求佩戴手腕运动测量仪来监测他们的活动。

在为期7天的实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不喜欢思考的人的运动量比喜欢思考的人高得多,也就是说,一个经常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比不太思考问题的人更“懒”。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在发表于《健康心理学杂志》的论文中解释说,那些聪明的人可能过于专注于思考,而忽视了运动和锻炼。

那么那些更聪明的大脑是如何让人变懒的呢?

物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是无穷无尽的,能量的总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你在一个地方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可能会出现其他方面能量不足导致的低效结果。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当一个人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大脑中的数百万个神经元会不断地传递各种信息,并与体内的各个器官进行一定的联系。在整个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神经元需要大量的能量。

一般来说,它们在一天内消耗大约75%的心脏血糖和25%的全身血糖。一旦身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大脑的工作效率就变得极低。

所以那些聪明的人,运动量低于平均水平,精力也是有限的。思考消耗的能量让他们放弃了锻炼,变成了懒人。

至于“懒惰”和智力的关系,进化心理学也能给我们一些解释。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懒”其实是大脑的自我保护。

前面说过,人体内的能量是有限的。在原始时代,危机四伏的大自然降低了当时的存活率。再加上东西匮乏,很多人不得不尽力保存体力,减缓能量消耗。

人体内的血糖储备是有限的,爱思考的人会消耗体内大部分能量。因此,为了提高自然界中思考者的存活率,大脑会启动保护机制,让自己保持清醒,减少能量消耗。

所以潜意识会不断提示,思考已经是一项运动,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专心思考会让人无法分心,也会让人忽略运动。

到现在,在大脑自我保护机制的影响下,聪明的人会越来越“懒”。

思考带来的能量消耗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因为过度用脑消耗了体内大部分的能量,而体内的能量又不是可再生资源。因此,大多数脑力劳动者的平均寿命会比体力劳动者短。

但是,这里的懒惰和聪明的关系,更侧重于比较聪明的人的“懒惰”,而不是比较聪明的人。懒惰的人不一定聪明,但聪明的人往往比别人更“懒”。

进化心理学给出的解释也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所有的大脑行为和基因选择都是为了让人们以更好的方式适应生存方式。

不可否认,人体内的能量是不可再生资源,油尽灯枯不是危言耸听。但是,我们的大脑在进化初期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会防止额外能量的过度消耗。

人体内的能量供应总是入不敷出。即使你认为你的能量在某些时候确实增加了,但有限生命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能量的总量。

其实越聪明的人,越比普通人懒。本质上,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能量消耗慢一点。毫无疑问,你的大脑希望你活得比你长,它比你更害怕死亡和消失。

所以我们割破皮肤,会流血,会疼,所以看到未知会害怕。所以,聪明的人会变得比普通人“懒”。这些都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天性,是生命和基因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454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