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我国进入汛期,与多年平均汛期日期一致。
什么是汛期?
怎么能算汛期呢?
一起往下看!
什么是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明显集中在一年,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多发期。由于河流的地理位置不同,汛期不同,汛期的长短和先后顺序也不同。
如何确定汛期的日期?
汛期日期是指当年汛期的开始日期。
汛期的日期是由降雨量和水位决定的。考虑到我国暴雨洪水规律,根据水利部制定的我国汛期日期确定方法,汛期标准如下:
洪水入汛标准从每年3月1日开始,当洪水入汛指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当天可确定为洪水入汛日。
1.连续3天累计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雨区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
2.进入汛期的重要河流任一代表站超过警戒水位。如果代表站的警戒水位发生变化,将采用最新的指数。
根据洪水的季节和原因
一般来说,汛期可分为四种类型。
春季汛期
汛期主要是春季北方河源上游冰山或冻冰盖融化造成的,汛期主要是南方春夏之交的雨季造成的。汛期主要是秋季汛期暴雨(或强连阴雨)造成的。我国各地因河流冰堵融水造成的冬春季汛期不同,随着雨带的变化,汛期一般由南向北推迟。7月至8月是中国的主汛期。
珠江、钱塘江、瓯江、黄河、汉水、嘉陵江有明显的双汛期。珠江、钱塘江、瓯江分为前汛期和后汛期,黄河、汉水、嘉陵江分为汛期和秋汛期。
资料来源:中国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