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什么特点?
如果详细明了,大概会是一本“汉字”的专著。
我们就简单说一下比较重要的。
一般来说,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所以,汉字不仅记录了汉语的语音,也记录了汉语的语义;所以汉字是音义结合的同源“方”字。
人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依赖于语言,人的思维也依赖于语言。如果一个独居的人从来没有学过任何语言,他(她)的思维必然会受到影响。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系统。
另一方面,单词是语言的符号系统。
任何词语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文字比文字更精细更准确只是一种错觉。
但是,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字既是表音的,也是表意的。
这意味着所有的语言,就像一张A4纸,一边是发音,另一边是语义;同样,一个词也是一张纸,代表着一种语言的发音和语义。
这是语言和文字的共性。
而汉字也离不开这种共性。
不说中文,只说汉字。除了共性,还有什么个性吗?是的。
所谓个性,只能从两个角度考察——一个是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对比;第二,从书面记录语言的特点来看。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汉字有以下特点——
第一,汉字作为语言符号,数量众多,语素定型,孤立。
汉语,400多个音节;随着声调的不同,汉语有1300多个音节,6000多个语素。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组合。因为汉语的语素很多,所以必然会有很多记录这些语素的符号——汉字。
所以《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收录了3500个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包含7000个汉字。
有26个英文字母;有33个俄罗斯字母。这样的拼音文字看似数量不多,但这些字母携带的只是音位信息,而不是完整的文字信息。所以,为了表达足够清晰的信息,需要分字连写,以字定型。当需要表达新信息时,往往需要创造新的词汇。
汉字作为一个语素,一般足以容纳一个语素的全部信息。虽然看似众多,比如《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中的“一”字就包含了25个词,但这些词单独使用时,不会与其他同音字混淆。
词可以脱离一定的语境孤立出现,称为词的“孤立”。拼音这种音韵文字也有“孤立性”,表现在对字的刻板印象上。汉字的“孤立”表现在语素的定型上,这种特征比音韵文字即拼音文字更强。
再次,汉字作为语素,具有音义两个维度。
严格来说,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形的、健全的、有意义的。没有“形”,写不出来;没有意义,没有文字。
而表音字需要通过语音中介与语义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汉字同时与声音和意义相关。
汉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体现在汉字的特殊用法——形意关系,这是具体的;与形和音的联系并不具体。
比如“胡”现在读作“胡”。在古代或某些方言中,“胡”是不发音的。但是,古代和现在的所有人都明白“老虎”这个词的含义。
再者,“胡”这个音有很多同义词,但是每个字都对应着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人看到发这个音的不同字就能理解不同的意思。
除非是文盲。
所以现在的人读唐诗宋词,理解大意不是问题。对于更早的诗歌,比如《诗经》,只需要补充古汉语常识。
再次,汉字多为形声字,对“知”和“读”意义重大。
根据许慎《说文解字》的总结,篆书之前的古文字都是秉承“六书”原则创制的。
后来有人把“六书”归纳为四种构词方法,也有人归纳为三种。
秦汉时期,篆书演变为隶书和楷书。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笔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物塑造的原始“动机”依然存在。
现在汉字中90%以上是形声字。
常用词中有240多个“旁边的形式”。这些“形式”的作用,一是提示,二是区分。
比如元素周期表中汉字记载的105个元素中,有104个是形声字,有11个来自“气”;10来自《石头记》;81出自《程》,将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石”区分开来。“溴”和“汞”作为液体元素不同于固体元素。
所以,正如有人总结的那样,“山旁知山,水边知水”。
“旁”的这种区分功能在同音字中尤为突出。
常用词中有1300多个“表音字”。发挥作用,一是秀声;二是表明出处。
比如梅、梅、梅、梅都来源于“梅”的音,字的意思也来源于此;撕、丝、嘶、萌都来源于“丝”的音,意思都离不开它,等等。
当然,形声字“旁音”的语音功能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功能是不同的。“音侧”虽然记录音节,但与拼音文字字母与音节的紧密对应有很大不同。而且一个“音侧”可以记录多个音节或者前后变化。所以“旁音”的发音不如拼音准确方便。
第四,汉字是语素,汉语分为四声。因此,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音韵美,还能承载更多的文化传统。
这个就不多说了,唐诗宋词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初唐四杰王波的《王腾亭序》,里面有几十个历史典故和成语,也是很好的例子。
第五,汉字是方块字,结构复杂。
汉字包括笔画、部件和整字。
这在结构上比拼音文字复杂多了。
有很多汉字都有对应的语素。所以相对来说,学习和掌握拼音汉字是比较困难的。
这些都是汉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