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年我国部分地区都会迎来一段时间的汛期,其发生一般与降水有关。当然,汛期的发生,除了降水,还有几个原因,比如河流结冰堵塞导致的水位上涨,冰雪融化导致的水位上涨。让我们仔细看看汛期的含义和日期。
洪水期
所谓汛期,是指降水、河流结冰、冰雪融化导致水位上涨的现象。汛期不是灾害,而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明显水位上涨。洪水在汛期不一定会发生,但在汛期很容易发生。
很明显,汛期和天气是要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是季节性的,因为不同季节天气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汛期是不一样的。
洪水期
首先说一下春季汛期。所谓春汛,自然发生在春天。通常这个时候的汛期都是积雪融化造成的。因为到了春天,气温升高,高海拔的冰雪开始融化,河水水位会明显上升。但一般来说,春汛不会造成灾害。
接下来说一个特殊的汛期,叫“凌汛”。春季常发生凌汛,是河水解冻造成的。主要是因为各个河段的温度不一样,所以解冻时间也不一样。有时河流上游解冻,下游不解冻,这样水流就会受阻,河水就会漫过河道,造成灾害。中国的凌汛主要发生在黄河和黑龙江。冰暴造成危害的概率相当高,尤其是对河流周边居民的农作物。因此,人们通常采取人工爆破河冰的措施来保证河流的正常循环。
洪水期
从时间上看,我国汛期一般从5月开始,10月底后趋于结束。就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而言,有时汛期来得早,3、4月份有一次明显的强降雨。我国汛期影响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南方有夏秋季两个汛期,华北有夏季一个汛期。夏季气温相对较高的西北地区也会出现汛期,但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