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长征是谁提出的

当年长征是谁提出的,第1张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于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出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了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了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屡败,苏区不断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改红军)在江西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急。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在北方组成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界挺进,建立新的苏区;红军第6军团奉命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在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军委分别派出两个军团北上和西进,以调动国民党的“围剿”军,缓解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央苏区中心区,迅速占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机动余地更小,无法打破国民党军在苏区的“围剿”,被迫撤出苏区,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兵力约3万人。

扩展数据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示。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我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做出一切牺牲;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生共死,荣辱与共,艰苦奋斗。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红军实力锐减,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长征中,红军不得不与凶恶的敌人、严重的饥寒、肆虐的疾病等进行殊死搏斗。然而,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革命事业必将成功的坚定信念的鼓舞下。

红军官兵始终保持着笑对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甘于吃苦,宁死不屈,不掉队不离队。这样一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队伍,看似弱小,其实是一支精神力量巨大的革命队伍。像一条不可阻挡的铁流,他们翻越了许多高山,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413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