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清教都是推动人类进步到“大同”境界(一个方便的说法,指的是身心完全自由解放的目标)的途径。只有方法和途径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大路通万物。没有固定的规律,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从表面上看,佛教和道教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比如多神教和一神教(佛,是假神,不是字面意思)。比如道教讲究人生(身心)的双重修炼,而佛教只讲究本性(心性)的修炼,以有限的生命来实现至尊道。道教讲究修行的稳定性和层次性,而佛教认为一切都是沿途的风景,都是假象,只注重最后的结果。儒家思想通过社会实践(大乘),从人的基本修养出发,使人稳步前进,针对性加强。
很多年前,我问过五台山的上师,我们的修行是不是“双修人生”。上师坚定地说,没有生命。一位道家大师曾经教导说,佛教和道教最根本的区别是本质。佛教不认本质,道教却想通过修炼人的精神三宝,逐渐让身心共同进步。应该就是这个区别)。
古圣先贤们从未停止过对道路的探索和追求,也从未停止过示范的步伐。首先,佛教、道教和儒教对“三教合一”的探索,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融合的过程中,明道高僧各有各的见解。二是将自己的派系融入现实生活。比如佛教教吃肉的人吃“三净肉”,从而完成游牧民族~甚至游牧民族的大教育。这样一来,很多“方便法”就可以实施了。佛教里没有人。
道教也一直在发展,试图与时俱进,用“方便法”教育大众。比如《道德经》说忍气吞声是无可争议的,但道教后来发展到治病强身,降魔祛病,甚至教育男女修“和二仙”之家(此法古代非圣贤所传),以自己的理论积极用世,为社会做贡献。
要发展,最有原则的东西没有什么反对的。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哲学包容得多。只要目的不变,就是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你不必拘泥于法律,更不必拘泥于书本,小心翼翼地挑选“真假经”的字眼,这样会误导别人和自己,只会徒增烦恼。
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所以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如有错误,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