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日军损失

台儿庄战役日军损失,第1张

因为后来日军增兵了。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至武汉,拒绝与日本政府谈判。

结果,日本分成了两派。

也就是“膨胀派”和“非膨胀派”。

起初,非扩张派的声音占了上风。日本内阁和总参谋部都主张不扩大战争。

这一派认为,如果继续打下去,日军必然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日本资源匮乏,旷日持久的战争无疑是灾难。因此,他们的想法是守住沦陷区,支持伪政权,寻求与蒋政府谈判。我们将尽力通过谈判从中国获得利益。

就像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我们和清政府谈判,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但是,因为国民政府拒绝谈判。

此外,在前线作战的日军将领主张扩大作战范围。

前线的师旅首长觉得国民政府就像一个破房子,踢几脚就塌了。我对高层畏首畏尾的表现极为不满。

所以,虽然日本内阁不同意扩大战争,但日本总参谋部没有下达命令。但侵华的华北派遣军和华中派遣军私下行动,各自沿津浦铁路进攻徐州。

徐州会战是在日军“亡国”的背景下爆发的。

由于两个方向的日军都是私下行动,都违背了大本营的指示,试图以既成事实迫使大本营同意他们的行动。所以徐州会战前期,日军投入不多。

华中派遣军在南线有九个师。但是只投入了一个师,第13师。

华北从北线派出部队分成两个师,即第五师和第十师。

第五师就是臭名昭著的半园师。

当时第10师团的团长是岩谷烈介,所以当时也叫岩谷师团。

但这两个师当时也不满。两个师加起来不到三万人。

1938年1月,南北线同时开工。

南线之所以顶住日军的进攻,是因为两淮地形利于防守,再加上五国军的英勇作战。于是南线形成了对峙局面。

在北线,由于种种原因,韩复渠不战而退,放弃了黄河、泰山一线,导致日军的半园、落矶谷两个师,很快打到距徐州不到200公里的临猗、枣庄。

一旦两地失守,徐州就保不住了。所以北线的局势极其紧张。

为了巩固防线,第五战区司令员李宗仁立即调整部署,从南线调回59军增援临沂。

川军22军进驻藤县。

与此同时,孙连仲部部署在台儿庄,决心在台儿庄附近与日军两个师决战。

面对国军的部署,攻打临沂的板元师和攻打藤县的岩谷师不以为然。双方的师级首长极为嚣张,认为国军不堪一击。

但在临沂和藤县,都被国军迎头痛击。

增援临沂的59军军长张自忠,曾经因为一些事情被国人视为汉奸,被骂了很久。他因此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后来虽然李宗仁等人出面为张自忠叛国作保。但舆论和普通人对他的谩骂并没有停止。

"张是自我忠诚、自以为是的."这是当时很多报纸媒体对张自忠的评价。

张将军性格刚毅。面对羞辱,他当然要用铁和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于是在临沂对板元师的战斗中,张自忠没有保存实力,而是主动出击!

与此同时,临沂城内的守军也发起反击,与59军配合。

从半原师侵华开始,一路走来,中国军队都是望风而逃,从来没有见过中国军队会主动进攻的这么拼命。所以在国军的积极进攻下,半原师团一片混乱,伤亡惨重。

最后,经过七昼夜的浴血奋战,日军撤退了。

此战,半原师死伤6000余人。

如果说日军的坂原师团和伊泽塔尼师团是一对钳子中的两个钳子,那么临沂之战重创了坂原师团,无异于先断了日军的一个钳子。让日军不再包围台儿庄。

再看藤县。

驻扎在藤县的川军在当时的国军队列中属于杂牌,装备落后,纪律一般,战斗力低下。所以当时川军驻扎在藤县这么重要的据点,争议还是挺大的。

但谁能想到,这支名不副实、不被当时百姓看好的军队,却在藤县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在日军飞机和大炮的轰炸下,川军在藤县封锁了岩谷师团三天半。日军炸开藤县城墙,侵入内城后,川军将士与日军激战。

最后,除少数突围的部队外,所有留在城内的部队,包括师长王在内,都壮烈牺牲,壮烈牺牲。

四川守藤县期间,李宗仁原本命汤救援藤县,但因路途遥远,汤部未至,藤县依旧失守。

虽然没有守住,但日军岩谷师在付出2000多人伤亡后,拿下了藤县。而且进度已经大大延迟了。藤县守军为台儿庄守军构筑工事创造了宝贵的时间。

事实上,当石谷师攻占藤县时,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就向石谷连洁下达命令,要等日军全部到位后,再一起进攻台儿庄。

但是岩谷烈介很嚣张,认为台儿庄防守空薄弱,而且不顾半原师团被阻在临沂,南线日军被阻在淮河的现状,只带领一部分师团兵力进入台儿庄战场。

接下来的战斗是台儿庄之战。

让李宗仁的第2军守在孙连仲的台儿庄,让唐挡住日军退路。

原来,按计划,孙连仲守了三天,和唐从后面袭击日军。但孙步守了近十天,唐没有来。结果台儿庄差点没守住,整个战役就垮了。但守军拼死一战,台儿庄司令池凤城甚至下令炸毁运河上的浮桥,以示最后抵抗的决心。再加上,唐终于赶到了战场,对日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是台儿庄的凯旋。

在坂原和伊索坦尼师接连受挫后,侵华日军的扩军将领开始喊话。

非扩派官员也看到徐州附近有大量中国军队,认为包围徐州会给中国军队以有力的打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于是,在台儿庄战役结束的当天,日军大本营下达了“大陆生活”第84号令:从华北调遣四个师进攻徐州。抽调另一个师在第一战区监视国军;华中以两个师的兵力沿津浦铁路向北发兵,配合北方日军进攻徐州。

日军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命令。

蒋介石为了守住徐州,取得又一次台儿庄式的胜利,为了激励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把十几万军队调到徐州战场,交给李宗仁指挥,让他再接再厉。

但到了5月初,日军的战略企图越来越明显,姜和李都明白,再也想不到在台儿庄再打一个大胜仗,如果不去,就有可能在交子被日军抓住。

为了避免淞沪南京之战的悲剧重演。李宗仁果断下令撤退,第五战区部队从三个方向跳出日军包围圈。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命令第一战区的薛岳部向豫东移动,以掩护第五战区的兵力转移。

之后第五战区主力基本跳出日军包围圈,进入休整阶段。

而日军第14师团(师团团长隈研吾)因为在第一战区与国军的交火中咄咄逼人,陷入了薛岳的包围圈。蒋介石喜出望外,以为可以歼灭日军。于是第一战区的部队接管了战场,就有了兰峰战役。

但兰峰之战,国军打得很惨。

一是27军军长桂永清为了保存实力,在日军突围时不战而逃,导致围歼计划破产。

之后,薛岳重整旗鼓,包围日军。然而,当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商丘的第八军黄杰却不战而逃。这样一来,商丘、兰峰一带的国军就有被日军东西夹击的危险。

不可能惊慌失措。况且开封也留不住。蒋介石别无选择,只能下令撤退。

六月,十四师猛攻开封。看看郑州岌岌可危的情况。蒋担心日军一旦攻占郑州,就会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他下令炸毁黄河大堤,导致了著名的“花园口决堤”事件。

花园口决堤后,陇海铁路被冲垮。

由于无法利用铁路运送兵力,北方日军放弃了沿陇海铁路、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原计划。而是返回徐州,经蚌埠南下,过淮河,再到合肥,与华中日军会合,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

至此,徐州会战彻底结束。武汉会战也拉开了序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71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