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中国像什么

从地图上看中国像什么,第1张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国的地图形状像一只公鸡。第一个证实这种印象的人是毛主席。他在1950年写的《浣溪沙与柳亚子先生》中有一句“鸡鸣天下白”的话,指出了新中国的民族态度。

“鸡鸣天下白”这句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致酒楼》中的“鸡鸣天下白”。

公鸡一唱,其实就表现了建国初期人们心中的英雄情感。因此,1952年4月13日的《人民日报》写道:

来自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庞说:“我们的祖国真像一只漂亮的公鸡”。

可见公鸡的形象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今天大多数人认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说到对中国地图的印象,不同时期人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像清朝,尤其是晚清,当时人们对疆域的印象是“海棠”。例如,在光绪年间张百熙和其他人力资源编辑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提到:

中国的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似叶茎;西至青脊,似叶尖;行省诸侯,合为一叶。

秋海棠叶的印象一直存在到辛亥革命,一直持续到民国。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民国的地形是海棠叶。

不仅如此,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不少学者用“海棠”的形象来振奋民族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公鸡还是海棠叶,对这些地形的想象都是清朝以来的历史传承。

毕竟明朝疆域极窄,却远远不够公鸡和海棠叶。明朝的官方版图只有两个都城和十三个使臣。

你可以把自己和上面大明易通的图对比一下,想象一下是什么样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29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